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76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和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辩证施护为特点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10.27±2.68)d,干预组住院时间(6.36±2.8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8,p<0.0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57.14%,干预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29,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46.23%,干预组护理满意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52,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以辩证施护为特点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下肢静脉曲张程度,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中医护理;效果
前言
下肢静脉曲张多发于久站者、怀孕孕妇及高强度体力劳动者,病灶多分布在下肢小腿,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临床都表现为静脉血管扩张或曲张。下肢静脉曲张如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下肢小腿功能及血液循环功能,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病常伴有血栓性静脉炎、溃疡湿疹、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临床上常用弹力袜以及消炎药辅助治疗,但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恢复发生严重血管合并症[1]。因此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中医辨证护理手段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对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精神正常且能交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急慢性心肝肾等疾病;(2)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0.6±3.4)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4.2±1.3)年。干预组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0.9±3.1)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4.6±1.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基础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弹力袜使用护理、患肢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
1.2.2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整体护理理念和辨证施护为特征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1)情志护理。本研究中的纳入对象大部分年龄大于50岁,本身语言和行动能力有所减退,护理人员采用和平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2)膳食护理。指导患者注意合理饮食,尽量选择滋补脾胃、清热利湿的食物,尽可能减少摄入生冷刺激的食物。(3)辨证护理。按照中医辨证原则恶,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辨证论治护理,进而遵循医嘱给予相应中药外敷护理。对于气血两虚型,则注意活血通络,补气养血;对于气滞血瘀型,则注重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对于热毒蕴结型,则注重化瘀通络,清热解毒;对于阳虚冷凝型则注意温阳通脉,祛寒止痛。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给予冰消散外敷,活血消肿散煎汤熏洗患肢,外敷及熏洗每日各1次,每次30min。同时给予按摩护理,对患者三阴穴及血海穴进行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1)无效: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或加重;(2)好转;主要症状或体征有减轻(静脉曲张程度有所缓解,淤血、肿痛等症状有好转);(3)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减轻(下肢静脉曲张平伏,肿块、淤血基本消失,1年后偶然复发);(4)痊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静脉曲张平伏,血管疏通,淤血消散,1年后未见复发)。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进入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采用双人双机核对,确保数据准。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用百分比或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对照组住院时间(10.27±2.68)d,干预组住院时间(6.36±2.8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8,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57.14%,干预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29,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46.23%,干预组护理满意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52,p<0.05),见表3。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不仅会造成下肢酸胀、乏力等临床症状,如果长期并及时治疗,则会引起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中医将下肢静脉曲张归于“筋瘤”范畴,认为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或过度疲劳而致气虚血瘀、气血不畅,成团结块[2],故在治疗护理时需辨证论治,按照证型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程度,促进患者康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这与兰丽英等人研究结论相一致[3]。本研究对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以整体护理理念为基础,结合辨证施护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以及膳食护理,然后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给予冰消散外敷及活血消肿散煎汤熏洗患肢。冰消散具有清热消肿、润燥软坚的功效,可大量促进组织水分渗出体外,进而减轻下肢肿胀程度;活血消肿散具有温经通络、镇痛祛淤的功效。采用上述两种药剂外敷和熏洗,可有效减轻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同时给予患肢按摩护理,可促进病灶周围血液循环,有效改善病灶肿胀、淤血状况。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以辩证施护为特点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下肢静脉曲张程度,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在后续研究中,要继续加强对患者病情资料的分析,综合考虑患者个人特质差异情况,进而制定更为完善的中医综合护理方案,以此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照培.中医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1):138.
[2]刘瑜,黄金.中医综合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上旬刊),2017,8(11):147-148.
[3]兰丽英.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9(9):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