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

薛彭飞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摘要: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一种流传较广的艺术形式,具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承载着劳动人们的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剪纸艺术与民间剪纸艺术是两条并行线,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转变则需依赖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艺术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融合及应用。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良好传承,需在保留本源审美的前提下,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到现代文化艺术形式中方可实现。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现代转型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根据历史考证,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源在南北朝之前,随着汉代造纸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开展大量推广应用于仪式及装饰。剪纸在家居装饰中存在窗花、家具装饰贴花、炕围花等多种类型,同时在衣服鞋帽制作中当做剪纸绣样。剪纸从古至今也被广泛应用到民间礼俗中。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则需不断依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改革,民间剪纸艺术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转型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一、民间传统剪纸的分类及特点

(一)民间传统剪纸的分类

民间传统剪纸根据用途分类可分为三类:一是节日剪花:包括窗花、元宵灯花、门签等形式;二是:装饰剪花:包括家居贴花、墙花、炕围花、花样等形式;三是,人生礼花,包括喜花、魂幡等形式[1]。根据技术可分为单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填色剪纸、染色剪纸、勾绘剪纸等多种形式。

(二)民间传统剪纸的特性

剪纸工具特点直接决定了剪纸艺术的表现特性。第一,空间平面性[2]:镂空剪刻形式限制了剪纸艺术无法拉开虚实强弱的空间距离,使得剪纸艺术的表现无法成为三维表达的模式,只能停留于二维平面的发展,将各种形体在剪纸中并排铺开,无三维度空间的重叠,多是采用组合形式,运用对称、填充、均衡、连续等形式美进行表达,增强剪纸画面的装饰效果。第二,形象的符号化:剪纸属于非写实性艺术,主要是利用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化进行意义传递[3]。传统形象的表达意义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形成一种地方性的知识符号,区域内的人们对于剪纸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在较长历史时期中逐渐发展、融合所形成的认知,人们也是依靠着这种物象象征意义的认同感,使剪纸的非写实性外在形象,可准确传达剪纸艺术背后所要表达的意义。第三,造型的艺术性:民间传统剪纸的形象不遵循写实主义法则。剪纸的创作者多为乡村妇女,由于妇女未接受正规的教育,识字不多,但是妇女以淳朴的形态、情感的自然流露,心灵手巧的将剪纸造型赋予了极强的自由性、主观性[4]。剪纸艺术的制作过程即是创作美的过程,也是宣泄情感的重要渠道。多数农村妇女在进行剪纸的同时也会唱歌,将生活的困难与美好通过自己所理解的物象诗歌似得表达出来。由于剪纸艺术多是自作自用,所以传统剪纸艺术尚未出现商品化的迹象,所有大多数剪纸艺术作品较为淳朴天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现实主义写实,而非夸张意象性结果。

从上三个特性可看出19世界末期,西方对于新艺术的认识,从写实主义走出的马蒂斯、毕加索等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均具备上述三种特性。马蒂斯的艺术创造后期开始应用剪纸作为其艺术创造的形式,而毕卡索则更重视剪影形式的立体体现[5]。中国传统带有的民间泥土气息的剪纸艺术,与西方现代化派艺术大师的巧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民间剪纸艺术化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转型

民间剪纸艺术的转型是从20世界40年代开始,延安鲁艺的夏风及古元等均是利用这种“新窗花”的剪纸艺术所创造的,均是带有“抗日”等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新剪纸就是以此作为开端,吸收了学院派绘画艺术对于现代主义题材的表现与关注,对剪纸进行主题性创造,并结合民间传统剪纸技术因素、艺术语言,加之装饰审美风格的应用,逐渐使剪纸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立、受人们认可的艺术表现形式。

剪纸由于材料简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普通民众、艺术家、创造者等人群共同组成了剪纸的创造团体[6]。随着新剪纸的成熟,剪纸形式也被应用到不同领域中,发挥着属于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例如,传统十二生肖邮票就是以剪纸形象所设计的艺术品,以剪纸造型所创造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动画影片、连环画、插图、藏书票、贺卡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与推广,使得新剪纸艺术推向了更深处,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并相继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技术》、《中国剪纸艺术》等中国剪纸的相关著作。

虽然,新剪纸无理论家、批判者的摇旗呐喊,但是新剪纸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乔晓光教授层说:“中国剪纸或许会像书法一样,脱离了原本生活的实用功能后,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雅俗共赏的一种独立存在的方式与文化传统。”确如乔晓光教授预言的一样,目前,中国剪纸已经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并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

三、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在现代转型中的突破

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在进行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除了在艺术本体创造进行突破外,在不同文化领域也有着不同的变革与突破[7]。20世界中期,上海美术电影城的动画家们就将剪纸艺术与动画创造进行有机结合,并创造出我国最初的动画片,其中《猴子捞月》、《南郭先生》等动画片也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获得了诸多国际奖项。剪纸动画的创造过程中,表现风格更重视创新,而在美术形式方面则借助汉代画像砖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平面剪纸作品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与此同时,剪纸动画在一定程度上也借助了水墨动画的表现效果,利用特殊的纸张,在湿润情况下将纸边缘拉出纤维,并出现毛绒感,形成了中国剪纸动画特有的工艺表现即拉毛工艺。这种创新发展不仅是对传统剪纸艺术的继承,也是对传统剪纸艺术的背离,所出现的剪纸动画片与过去的剪纸样式、皮影表现形式均具有明显差异,也使得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得以有效拓宽。

当代艺术家吕胜中将剪纸形象的符号化加以利用,使传统剪纸艺术中最基础的人形符号--小红人,运用现代化装饰艺术等实验艺术形式,进行了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艺术语境[8]。吕胜中作品的成功是源于对剪纸形象象征性符号的科学转换,以传统剪纸中的拉手娃娃、抓髻娃娃作为创造本原,将单个简单的娃娃组合呈巨大的艺术符号,具有简洁的个体形象,原始宗教意蕴的形象背景,独特当代艺术表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创造出的“灵魂之碑”、“红色列车”等作品。作品中将小红人作为作品的灵魂符号,运用简洁、四肢张开,顶天立地的独特造型,成为了当代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

现代舞剧《寻找娜拉》中的舞美作品大胆将传统民间剪纸作为基础形式,在大红、空灵的舞台剪纸背景下配合变换的灯光,形成了一个深沉的舞台氛围。在不同舞台场景中根据不同比例放大抓髻娃娃、牡丹、鱼、莲花等剪纸形象对舞台气氛加以烘托,同时剪纸艺术的应用也使得舞台的装饰美感显著增加。现代舞剧《寻乌娜拉》是传统剪纸现代转型过程中一次大胆创造,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对话,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不仅代表着中国剪纸艺术表现形式再次开始走进国际的尝试,也是对剪纸现代内涵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再次扩张。

新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并行的两条线,一条是艺术家运用剪纸形式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以及各种实验性语言的开拓;另一条则是民间、乡村中剪花娘子们的作品。两条线共同发展、继承着剪纸艺术。民间剪纸艺术是新剪纸艺术的营养源泉,民间剪纸艺术的质朴情感、大胆创造也使得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具有永恒的生命魅力。剪纸艺术是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表现形式,保留本源审美的前提下,对现代多种文化及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过程中,也需对传统剪纸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保护并加以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转型需从文化角度出发,而非产业化角度去认识剪纸,使剪纸的原始艺术特质可充分保留。

结束语:

随着民间艺术的火热开展,各地民间剪纸艺术的产业化也积极开展,不同地区均开始打造民间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工程,但在一定程度上民间剪纸艺术的产业化虽然可以解决经济问题,但受到商业化的影响下也会失去原本传统剪纸艺术所独具的质朴与大胆的精神创造本源。因此,在民间剪纸艺术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不能仅考虑经济效应,更重要的是对剪纸文化及内在表现的保护,从而使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可以顺利转型,并对中国独特的艺术文化进行融合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晓玲.论传统民间剪纸对民族特征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J].学术探索,2012,(9):160-162.

[2]徐妍.民间剪纸的民俗意蕴及传承保护研究——以山西浮山民间剪纸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12.

[3]陈烨.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4]周遐.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管理[D].苏州大学,2014.

[5]陈盼盼,朱超.浅谈民间剪纸在地方艺术教育中的传承[J].大舞台,2012,(2):202-203.

[6]李光华.民间剪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芒市傣族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3):49-54.

[7]唐亮.山西广灵剪纸艺术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8]吴桐,杨璐.剪刀上的中国——浅谈民间剪纸艺术[J].前沿,2013,(1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