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体而教”,提升文本语用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识体而教”,提升文本语用能力

徐晶晶

徐晶晶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213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教学观点多,教学流派多,教学方法多,教师培训多,但是越教越难教。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课程,这就将语文教育者的目光引向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之上。本文以写景类文体的语用教学出发,探究了在文体意识下提高文体语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语用能力;小学语文;写景类问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85-01

语用教学的真正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与用思维,提高语用能力。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式、表达方法、思维架构等会以不同的文体呈现,相同的文体会有其内在的联系,例如大多数散文都是形散,以意境表情,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不同的文体的表现形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上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文体意识是学生习得语用能力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应当“识体而教”,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一、写景类文体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般而言,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类的课文主要是通过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借景抒情,从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中表达作者某一种思想或情感,同时,写景类文章的语言细腻、优美,常常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达到传神的效果,十分富有感染力。写景类文体的魅力体现在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三个方面。上述写景类文体的特点,决定了这类课文的教学取向,这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文本转换为画面的思维,在转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要能够带领学生体验文本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要抓住文本中优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式,最后,教师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写景类文本的阅读出发,让学生尝试此类文体的写作,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写景类文体语用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情境想象

写景类文体的赏析,最重要的是通过想象力,将语言文字转换为活的画面。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这类文本的教学,应当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最具有特色的语言形式进行语用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体的感知。以《桂林的山水》为例,在本篇文本的第二段中,有这样两个词语:“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的体验,发挥想象力,抓住这两个词来体会大海与西湖的特点。接下来,一个“却”字的转折,引出对漓江水的描写教师要抓住其中三个排比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真静啊”一句要轻轻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真清啊”一句要比上一局声音稍微高一点,略带惊讶;“真绿啊”一句声音要响亮,情感要饱满,体会“绿”的生机。通过语言和阅读情感的转换,学生更容易想象出漓江水的意境,体会漓江水似静似动的奇特之美。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假如我们泛舟漓江之上,能否听到“叮咚”或“哗哗”的水声?向江底看,会看到什么?文中说漓江像“翡翠”,翡翠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学生仿佛置身漓江,跟随作者的文字,似乎看到漓江水的“静”、“清”、“绿”。

(二)情感体验

景与情总是密不可分的。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升华,脱离了情的景是空洞而乏味的,只有移情入境,情景交融,才是写景类文体的独到之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在情境想象这一教学策略中,情感的投入也很重要,学生不仅仅是想象画面,还应当注意,在进入文本的情境后,对比文本与生活中的景物,发现其中的不同,进一步体会文本中景物的独特之处。同时,情感体验是景物体验的深化,教师要抓住作者特别想表达、特别想传递的情感,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和体验,反复诵读和品味,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例如《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展现了天山景色的三个不同方面,细致地描写了天山的水、树和花三种景物,字里行间中流淌着天山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如“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这些语句的共同特点就是语言欢快、活泼,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样的心情之下,能够有如此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骑马游览天山时的愉悦之情,体会作者对天山的喜爱,同时感受到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

(三)观察表达

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并且初步形成了语言感受能力,接下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观潮》这一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潮水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接下来,教师可以布置小练笔,以“潮水”为主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景类文体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进行随堂练笔。随后,教师出示课文中对潮水的描写,让学生与自己的练笔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缺失的感官描写。最后,教师针对这篇课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例如移步换景、从远到近;观察内容,如景物的形、色、触感;观察感官,如眼、耳、鼻、皮肤;观察与情感相结合进行景物描写,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充实写作内容、增加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文体意识为基础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应当以情景想象和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写景类文体的感悟,积累写景类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观察表达来促进读写结合,真正达到语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小斌.关照文本,发展学生积极语用能力[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Z1):74-75.

[2]季永丽.注重文本“创读”提升学生语用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01):50-51.

[3]丛龙梅.突破语用能力障碍的四种途径[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8(12):81.

[4]刘长海.活化文本创设语用实践平台刍论[J].成才之路,2018(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