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研究气管旋切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所接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成不同临床疗法组,并于围术期后评定疾病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患者临床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将气管旋切技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患者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值得学习。
【关键词】气管旋切技术;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48-02
颅脑损伤是指直接或间接性的头部暴力所引发的颅脑疾病,意识障碍、呕吐等为疾病主要特征,目前,临床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患者来说最为主要的措施为建立人工气道,便于提高临床救治率。临床传统气管切开术虽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中,但由于其手术操作时间长、围术期并发症多等因素的存在,致使大多数患者家属无法接受[1]。近年来,临床均借助气管旋切技术治疗颅脑损伤病症,取得显著性成效。下面,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1年4月~2014年8月所接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成不同临床疗法组,研究组患者50例,男性、女性分别25例,年龄段10~75岁,平均(30.5±2.5)岁;病发原因:车祸,患者35例;坠落,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女性分别26例、24例,年龄段11~77岁,平均(30.6±2.6)岁;病发原因:车祸,患者40例;坠落,患者10例。本院两组颅脑损伤疾病患者年龄段、病发原因等资料差异不明显,可评定(P>0.05)。
1.2方法
临床气管旋切术采用经皮气管旋切套件,临床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来说,可将气管插管拔出至患者声门处(成人气管插管拔至距门齿16~18cm),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及丙泊酚静脉麻醉。临床操作:临床早期手术,首先帮助患者仰卧位,背部垫高,保持口咽气管一直线;常规消毒、铺设消毒巾处理后,于患者颈部第2至3环状软骨间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刺入气管穿刺针,待抽出气体后再撤出,保留针套;经由针套将导丝插入气管,去除针套;于穿刺点行手术切口,切口长度约1.0cm,导丝为引导,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扩张器,破入气管后有落空感,然后再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取出扩张器;气管套管及导引管顺导丝进入气管后,导丝、扩张器取出后,检查套管是否处于通畅状态,最后绑扎套管两端,固定套管。
1.3评定项目
患者临床手术结束后观察其操作时间,并观察围术期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t、χ2检验,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临床手术时间判定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疾病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为(7.46±2.34)min,对照组患者时间为(14.23±3.12)min,两组患者操作时间差异明显(t=12.275,P=0.000)。
2.2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判定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相关数据详见下表。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为临床特殊病症,目前均行气管切开,常见疗法为经皮气管旋切术。临床资料显示,此类技术应用初期均采用纤维气管镜辅助治疗,可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近年来,伴随着临床气管旋切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已逐渐摒弃纤维镜辅助治疗,不但可缩短手术时间,还可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说明,纤维镜在气管旋切技术中可有可无。一般来说,气管旋切技术的操作规范基本等同于传统切开术,操作更为简便,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临床并发症。传统切开手术中,由于不同年龄段患者个体差异相对较大,间接导致工作经验不丰富医师出现各种问题,如:①皮下气肿,严重者还会出现皮下组织炎性反应;②止血不彻底,加大术后渗血量;③漏口大,术后易加大临床切口感染率,然通过气管旋切技术的应用可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此外,气管旋切技术的临床应用中还需格外注意这样几点[2]:①手术操作前期患者体位的选择和传统手术相同,提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患者体位的选择,即便是手术操作相对熟练,因为体位选择不当会该临床手术带来严重影响;②旋切器的插入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借助旋转的力量带入气管,禁止出现直接压迫性插入现象,以免给气管带来二次损伤;③临床旋切器应和气管平面保持90度左右的角度,穿刺点根据患者情况定位于第2、3根软骨之间;④临床术中遇到出血量在50.0ml以上的患者时,或者颈部肥大半径超过5CM者,应通过综合性分析后将其更改为传统切开术,禁止反复性穿刺处理,从而减少出血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气管旋切技术组患者临床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4.0%、手术操作时间低于传统切开组28.0%,说明:气管旋切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患者中具有巨大的临床作用,符合杨光等[3]临床研究。
综上,临床将气管旋切技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患者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董亮艳,张二炜.重型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12,52(9):44-45.
[2]黄志纯,田新华,丰伟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MPs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67-70.
[3]杨光,黄绍宽,林川凎等.气管旋切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