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筝热依汗古丽·阿不来提王艳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老年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社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老年精神科入组例VD患者和84例非V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的分析方法来筛选可能影响V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346)、心脏疾病(OR=6.263)、糖尿病(OR=4.890)、体育运动(OR=2.946)、吸烟(OR=3.421)、抑郁症(OR=2.520)等因素均为血管性痴呆患病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血管性痴呆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体育运动、吸烟和抑郁症等因素,应针对这些可改变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病因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251-0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于一系列的脑血管因素(如脑缺血、脑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等)所致的脑组织损伤,从而引起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我国已进入中度老年化社会,据柳叶刀杂志报道,至2010年底,中国有痴呆患者919万人,其中血管性痴呆占据相当比例[2],血管性痴呆的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并可伴有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晚年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可能影响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受益提供证据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确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4例作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3]。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42例;年龄45~88岁,平均(65.9±11.3)岁;病程1~10年,平均(6.7±3.5)年;患者痴呆症状出现于脑血管疾病发病后的3个月之内,排除脑血管疾病发生前就存在痴呆。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78例非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43例;年龄65~89岁,平均(72.5±11.3)岁;排除有精神分裂症等。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的批准,全部研究对象或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收集如下因素: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精神疾病等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用Epdate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双人录入核对正确后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研究变量进行等级化编码,进行重新赋值,见表1,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临床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患者的30%[4]。明确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危险因素,并且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影响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寻找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慢性肺心病、抑郁症均为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促进血管病理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血流和压力的机械刺激会引起血管内皮破裂、平滑肌细胞透明变性及纤维样坏死[7];进行严格的高血压治疗,是防止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措施。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心律失常、慢性肺心病等可引起脑部血流量明显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和脑组织损伤[8];有研究显示[9],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心脏疾病的患病率高达5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LarssonSC等对瑞典11450位男性的一项为期9.8年的队列研究发现,体育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高危男性的卒中风险,运动带来的有些显著的益处是源于降低胰岛素抵抗和炎症。
糖尿病可明显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性,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即便是单纯的高血糖也会对患者的神经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显示[10]血糖升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呈现正相关性;因此,控制老年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预防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公认为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Rodionov等人[11]认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明显增加脑血管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机会。抑郁症,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均与抑郁症密切相关,本次调查抑郁症也在独立危险因素中,这说明情绪障碍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起到促进作用,这与Kohler等人[12]报道的结果相似。
【参考文献】
[1]高风超,陈翔,田新英.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6):1068-1071.
[2]蔡敏.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综合诊治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34.
[3]LarssonSC,?kessonA,WolkA.Primarypreventionofstrokebyahealthylifestyleinahigh-riskgroup[J].Neurology.2015,84(22):2224-2228.
[4]RodionovRN,DayoubH,LynchCM,etal.Overexpressionofdimethylargininedimethylaminohydrolaseprotectsagainstcerebralvasculareffectsofhyperhomocysteinemia[J].Circres,2010,106(3):551-558.
[5]KohlerS,VanBoxtelM,JollesJ,etal.DepressiveSymptomsandRiskforDementia:A9-YearFollow-UpoftheMaastrichtAgingStudy[J].AmJGeriatrPsychiatry,2011,19(10):90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