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云(江苏省南通良春中医医院药剂科226009)
【中图分类号】R2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396-01
【摘要】从炮制对千金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等方面对千金子的炮制研究作一系列综述,深一步搞清千金子炮制减毒的机理,为炮制工艺的制定和安全有效的利用千金子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关键词】千金子减毒炮制方法研究
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lathyrisL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具有逐水消肿、破血消症、解毒杀虫的功效,临床用于治水肿胀满、痰饮、宿滞、二便不通、妇女经闭、疥癣疮毒、蛇咬及疣赘等[1]。千金子始载于《蜀本草》,原名续随子。千金子炮制的记载始见于宋•《太平圣惠方》中的“石燕圆”一方,要求“去皮”入药[2]。近年来,临床报道用于治疗白血病、食管癌、皮肤癌等有很好的疗效。随着韩国从我国进口千金子,且有逐年递增趋势,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炮制、药理及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搞清千金子炮制减毒的机理,为炮制工艺的制定和千金子的安全有效利用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1.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千金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千金子含有的脂肪油能产生峻泻,是其主要毒性成分,故需炮制入药,去除部分油脂,缓和其峻烈之性。王德满等[3]测定了不同方法制备的千金子霜中脂肪油的含量,结果冷法制得的霜含油量较高(25.64%),干热法次之(20.43%),蒸法较低(18.10%),认为以热法和蒸法制备千金子霜为好,霜中含油量在18%-20%之间较为合适。龚千锋等[4]采用纸包裹压榨和蒸后压榨的方法,制得千金子霜,去油率为35.798%。经不同的方法加工炮制后,各样品的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醚浸出物均明显低于生品,3种制霜品间,热霜、蒸霜的3种浸出物量则显著低于冷霜,揭示千金子炮制后所含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2.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曹艳花[6]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分别求得烘千金子脂肪油LD50为20.78g/kg,95%的可信限为19.36~22.39g/kg及烘千金子霜脂肪油的LD50。为124.1g/kg,95%的可信限为114.1—134.9g/kg,结果进一步表明,千金子中所含脂肪油是其主要毒性成分,干金子烘制后制霜能够降低毒性,且脂肪油含量与其毒性具有量化关系(成正比)。宋卫国等采用复方地芬诺酯造成小鼠便秘模型,结合千金子素L3对小鼠便秘模型各指标的影响,得出结论为千金子逐水消肿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小肠的蠕动,减少小肠对水分的吸收。说明千金子制霜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千金子霜含油量在22%以下其小肠蠕动作用明显减弱。
3.千金子炮制工艺的进展
(1)制霜方法对含油量的影响:现代炮制多用压制法去油制霜,并分别有冷霜和热霜(热霜、蒸霜)的区别。袁劲松等认为千金子霜的含油标准宜定为28%-32%,并提出用理论得霜率或理论去油率控制去油程度的方法。李群等制备的千金子霜中,是蒸霜中含油量最低(10.05%),热霜次之(15.75%),冷霜最多(20.40%)。
(2)千金子种皮药用价值的研究:曹艳花等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种皮占种子总重量的39.19%,种子脂肪油的含量为47.14%,种仁脂肪油的含量为75.05%,种皮脂肪油的含量为3.29%。此后,李英霞等对建联和毫州两个产地的千金子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种产地的干金子种仁中脂肪油含量分别为61.65%、58.95%,二者种皮中的含量分别为6.64%和5.15%。以上两研究都认为,不去种皮不仅减少生产工序,合理地利用资源,也可更多的保存千金子中的有效成分。而李群]研究认为千金子传统的净制去皮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结果相反可能与取样方法及测定方法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千金子制霜工艺:曹艳花[6]以脂肪油、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秦皮乙素为指标,用L9(34)正交设计,经综合评判,确定千金子烘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40℃,烘制0.5h。2007年李群报道[12]采用“提油反油法”制备千金子霜,即先提取千金子脂肪油,得到脱脂千金子粉,再根据规定的千金子霜含油量计算加入以石油醚溶解后的脂肪油,得到千金子霜。
目前,千金子的研究报道不多,其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千金子制霜方法各异,炮制程度不一,制备的千金子霜尽管外观质量相同,但含油量及其他成分的含量不尽相同,所以要在搞清千金子制霜减毒的原理,确定千金子的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千金子炮制工艺技术标准,完善和规范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6:216—217.
[2]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卷第六十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038.
[3]王德满,姜国宪.千金子霜含油量分析.中草药,1987,18(1):14215.
[4]龚千锋,廖有妮.千金子去油制霜的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增刊).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