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丹丹(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ICU浙江杭州311121)
【中图分类号】R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213-02
【摘要】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但因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术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导管性感染与导管类型、位置、留置时间及护理质量有关,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发生率较高,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影响患者预后,控制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显得相当重要。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卡扣位置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符合下述3条之一,即可诊断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非外在因素所致的疼痛性、弥散性红斑;(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置管期间如果穿刺部位有红肿、压痛、脓液排出者判断为局部感染,出现高热、寒颤等征象而无其他明显感染灶时,高度怀疑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予以拔管并作导管尖端或整根导管细菌培养和血液培养。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ICU住院患者96例行深静脉置管者其中特重型颅脑外伤48例,ARDS8例,脑出血15例,有机磷中毒12例,其他13例,男47例,女49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7.8岁置管前无感染征象血培养阴性。
1.2材料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采用美国ARROW公司的双腔静脉导管
1.3方法将需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卡扣位置紧贴穿刺点1组,卡扣位置距离穿刺点1-2cm穿刺点予无菌干棉球覆盖透明医用手术薄膜1组,每组各48例,穿刺点的选择和消毒方法同常规。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X2检验以P<0.05作为显著性判定标准。
卡扣位置n感染率
紧贴穿刺点487%
距离穿刺点1-2cm486.2%
2组比较的导管感染率P<0.05,有显著性差异。
2讨论
ICU收治的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经常需经静脉推注药物,虽然每次推注药物均严格消毒导管接头但导管接头处受污染的机会仍然相当多,有研究表明50%以上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在发生前或同时导管接头培养呈阳性,接头培养呈阳性时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明显增加[1]。另有资料表明,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总感染率及导管败血症的发生率增加[2]。在我们的研究中,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文献报导的感染率高,可能与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等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距离穿刺点1-2cm放置卡扣并固定,穿刺点予无菌干棉球覆盖透明医用手术薄膜,出现渗血及时更换,防止卡扣部位细菌经导管入侵能有效地降低导管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张琳西,潘伯荣.中央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674—676.
[2]刘鲁沂,孙艺铸,赖总善.中心静脉插管39例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