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杰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实践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目的,让课堂充满生机,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关怀盈溢课堂。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课堂语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的偏差,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娴熟,沟通感情的课堂用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学生集中精神,活跃思维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善于用启发式、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
一、巧设导语引人入胜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的开场白简洁生动,富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引人入胜,就能很快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学习意境。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善于先声夺人,一节课的开头便能吸引学生,获得“兴趣盎然”的效果,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可见,巧设导语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定下了基调,活跃了氛围。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情境是一堂语文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篇篇课文是有情有境、有血有肉的。教师的教学就要披文入境,披文以入情。有些课文描写的“境”学生难以亲历,描写的“情”离课堂相距甚远,这就需要教师以语言创设情境,想方设法使学生入境入情,同课文与作者产生境的沟通、情的共鸣。
三、、幽默风趣充满愉悦
在讲一篇文章之前,自己都先设计好与教材有联系的神话故事、典故、名人趣闻、笑话,在授课时,讲给同学们听,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前,我先讲了与此有关联的一个故事:“美国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十分爱好钓鱼。他把钓鱼视为最有意义的休息,一天,他正在钓鱼,一个陌生人走来问他:“怎么,你在钓鱼?”“是啊!”马克?吐温答道:“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昨天在这里却钓了15条鱼啊!”“是吗?”陌生人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鱼。”马克?吐温忙反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陌生人惊讶之际,马克?吐温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作家马克?吐温。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事业。”同学们听后都会心地笑了,当学生还沉浸于故事中时,我追问:“那么马克?吐温的幽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看看他是不是从小就具备了这种幽默的?”就这样同学们在我讲的故事下进入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更大兴趣。
像有些课文,理论性较强,讲多了,讲久了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这时,如果讲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穿插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或讲一个逗人喜爱的笑话,这样,便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的兴趣重新调动起来。因此有趣的故事在教学中既创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趣味。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阅读教学中总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多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资源之间,实现有效互动。
四、激励鼓舞充满自信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的关怀,让课中谈话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关怀盈溢课堂。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零散的,不集中的,这需要老师用凝炼的、富有激情的语言总结归纳课文内容,提炼升华文章内涵。在实践过程中我深深体会老师必须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为了让课堂内容上下衔接自然,不露痕迹,思维流畅。老师还要注意在学习课文中恰当地使用过渡语。
孩子需要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狂风,给孩子以自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孩子需要赏识,赏识能使孩子愉悦,使孩子快活,能让孩子心智开启,灵感涌动。真心实意地激励和赞美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充满浓浓的“爱意”,课堂上有了这“爱意”,师生间就会尊重与理解,课堂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在语文课上,我经常采用激励的评价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你今天的表现真出色!”、“你真聪明,这个方法老师真没想到,谢谢你教给我们这个好方法。”“谁有不同的想法,谁敢挑战他?”“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倘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倘从XX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
总之,只要教师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真正做到富有情感的体态语是学生思维活跃的催化剂,幽默风趣的课堂用语是师生情感共鸣的润滑剂,充满激情的课堂口语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