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农田水利管理站黑龙江大庆163311
摘要:传统的农业灌区以农作物系统、灌溉系统为主,灌区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人工的流域改造可能导致大量淤泥堆积,长期不进行处理可能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流域改造。根据水生态又明要求和生态水利的建设理念,对我省的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的灌区改造中生态型灌区改造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设计原则、设计要点、落实措施等方面提出实施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型、灌区改造、设计方案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一环[1]。大中型灌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粮食生产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稳固国家经济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前言传统的农业灌区以农作物系统、灌溉系统为主,灌区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人工的流域改造可能导致大量淤泥堆积,长期不进行处理可能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流域改造。在灌区改造工程中如何贯彻生态水利的理念,做到既确保安全又注重生态,是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灌区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下主要从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改造为研究对象,提出生态型灌区改造要求、设计原则、要点和建议。
1.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案不够健全
生态型灌区是指利用灌区内部自然环境的条件,通关少量的人工改造与流域治理,对灌区内进行生态化、低污染化建设。完整的生态型灌区具有灌溉系统、自然河流系统、低污染的排水系统、自动净水系统和作物系统以及土壤水文系统、人工的路网系统等。以自流灌溉为主,水质达标、安全生态,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效益显著、产品优良,灌区生产发展与流域生态环境协调,实现灌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灌区改造设计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进行灌区勘测和灌区农作物的结构与面积调查核实。灌区地质勘查主要包括按渠系分别查清灌区的土壤特性,渠道堤身及渠系建筑物的地质情况;灌区农作物调查包括作物结构组成、分布、面积和灌溉制度。灌区土壤性质、作物结构和面积、灌溉制度等直接关系到灌溉需水量。
1.2灌溉制度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省灌区改造中大多不重视灌溉制度和耕作方式的设计,根据当地实际提出合理灌溉方案。实际上,在灌区改造中采取先进的符合当地条件的灌溉制度,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灌溉和耕作方式,可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减少化肥的使用。通过对灌区的生态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调节地区气候,对于灌区的长期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在保证灌区渠道工程功能及效益发挥的前提下,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渠道空间,走向及断面的规划设计上,采用生态材料进行衬砌,实现灌区节水改造及生态协调发展。然而一些灌区在进行改造时,进行浮夸的改造设计,却对灌区的长期发展没有实际意义,一些灌区的设计方案里将灌区规划的井井有条,设立了很多优化措施,然而实际上这些方案却不可行,这些方案或是没有考虑灌区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湿地生产。这些面子工程直接影响了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将灌区变成了风景区,甚至导致灌区作物产量连年下降。这些就是灌溉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1.3对生态协调发展不重视
生态化灌区的发展不只是灌溉业与种植业的发展,它还与水土保持、水体净化、生物保护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建议在灌区改造中加强与农业部门和水利科研单位的沟通联系,多采用先进的灌溉耕作方式,例如我省总结的“浅晒湿”节水型水稻灌溉制度。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灌溉制度和耕作方式,不但可以达到节水目的,而且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有利于灌区生态环保。
2.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建立健全设计方案
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包含众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灌区出现问题。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工程设计标准低,渠系工程配套差,加之运行多年,遗留问题较多。主要是:灌区渠道大多为石渠,墙体坊塌、变形严重,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沿途输水损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向下游渠系送水难度大,灌区下游地块用水无保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以渠道为载体,以水工建筑物为元素,集水流、渠床、植被、景点为一体,充分考虑水工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使水利环境和绿化环境有机融合,创造整体和谐,舒适宜人的环境。同时目前还没有形成生态型灌区的完整体系,建议加强对生态型灌区理论基础、工程与生物防治等技术体系研究,提出系统完整的生态型灌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灌区的水土环境。
2.2设计合理的灌溉制度
建设生态化灌区是,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当地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生态化灌区建设要重视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改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不要将视野局限于灌区作物收益,要将视野放远,从长远考虑灌区生物多样化的建设。灌区改造过程中,一切工程措施的采用均围绕生态优先的理念,改造过程设计时不要将改造重点放在灌区农作物上,改造过程中要时刻考虑改造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改造要以不损坏灌区生态系统为原则,注重水系、作物、土壤和生物之间的联系,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是落实生态型灌区改造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2.3重视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行生态化灌区建设要重视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改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不要将视野局限于灌区作物收益,要将视野放远,从长远考虑灌区生物多样化的建设。为此,在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灌区周边有污水产生的地方,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截污净化,不可任由污水流向下游,造成污染,或者建设专门的污水渠道,确保污水不流进灌区灌溉系统,不污染灌区农作物。生态型灌区改造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生态型灌区改造的指导,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生态型灌区改造的指导意见。从事灌区改造的设计单位较多,技术力量和经验参差不齐,建议加强对各设计单位技术人员的培训,首先让设计人员树立生态水利的设计理念,从设计源头上落实生态型灌区建设方案。只有提出先进的生态型灌区设计方案,才能建设好生态型灌区的精品。灌区改造过程中,一切工程措施的采用均围绕生态优先的理念,改造过程设计时不要将改造重点放在灌区农作物上,改造过程中要时刻考虑改造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改造要以不损坏灌区生态系统为原则,注重水系、作物、土壤和生物之间的联系,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协调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为了解决传统灌区中在的问题,近年来政府部门推行生态化灌区改造建设,即通过流域改造、生物保护、水体净化等措施来还原该地区的原有生态环境,又不减少农业收益,这对于当地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置灌区管理信息化设施及建设灌区管理机制等,能够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及灌溉保证率,改善灌溉条件;通过分析工程各项水土保持及环保影响,并得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各种环境影响。本文通过对生态化灌区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入手,研究生态化灌区建设的改进措施,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生态化灌区改造工程是一个长期工程,从业人员要将眼光放长远,要从生态化的角度入手,将生态化改造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雷波,姜文雷,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24-5(1)
[2]雷波,我国北方旱作区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