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四平(剑川县中医院内科云南剑川6713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一般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通过Barthell指数来评估两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以及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的发生率等内容。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以及肌力提高Ⅱ级等因素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康复功能锻炼恢复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能够及时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恢复情况【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5-0037-01
所谓脑梗塞就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或者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常常表现为由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的临床症状。脑梗塞的有60%-70%是因心源性病因引起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多见。而这种疾病的发生猝不及防,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式显得非常重要[3]。
目前,我们用于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中的方式主要就是一般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本次研究就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究。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4例,年龄32-45岁,平均年龄(38.5±6.5)岁,所有患者在发病3d内常规体征正常,无意识障碍,5d内病情持续,均不见好转。排除患者一般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一般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方法,包括病区环境介绍、病情知识基础学习以及治疗配合工作,给予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患者在发病后以及治疗期间大部分会呈现出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很多患者甚至保持悲观的态度,整天闷闷不乐,再加上对病情知识缺乏认识,导致患者没有信心战胜疾病。所以临床护理路径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其次,在患者卧床时期,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避免患肢关节出现变形以及脱位的情况,仰卧位时,要选择合适的床垫,双肩稍微向上抬,外宣并稍外展上臂,使得患者肘部和外部舒展,使患者有舒适的卧姿。对于患者的离床时期,要对患者进行平衡训练,而锻炼期间也应做好站立悬链和行走等练习[1]。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通过Barthell指数来评估两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以及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的发生率等内容。Barthell指数100为满分,主要博鳌瞎按为肢体功能恢复正常;95-75分表示患者需要轻度的以来别人的照顾;70-50分表示患者依赖他人照顾为中度;45-0分为患者完全需要依靠他人照顾,生活无法自理[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的对比,单位以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计数资料的对比,当P<0.05时,则提示在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Barthell指数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均经过一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干预1月、3月和6月时Barthell指数评分分别为(62.3±15.5)、(89.3±5.7)、(92.3±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6±18.6)、(75.3±14.4)、(83.4±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对比效果两组患者均经过1月、3月和6月的随访调查记录对比分析,实验组52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有足内翻现象,6例患者有足下垂症状,36例患者肌力提高Ⅱ级以上,总体提升效果69.23%。对照组52例患者中,出现7例足内翻,13例出现足下垂症状,21例有肌力提高Ⅱ级以上,总提升效果40.3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所谓临床护理路径就是按照一定的临床路径指示进行的护理流程,具有很强的标准化特征,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治疗,经过两组患者均经过一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Barthel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改善情况和肌力提高Ⅱ级以上效率总体高于对照组[1]。也就是说,在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康复功能的达标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周期,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康复功能锻炼恢复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能够及时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谭琼,高用知.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5,4(5):7-8,13.[2]吴益芬,尚旭丽.外伤性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43-1244.[3]陈红仙.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5):377-377.[4]孙晓霞.急性闭塞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09-210.[5]耿宝花.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中医证候演变及护理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938-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