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毛海燕徐桂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毛海燕徐桂芳

毛海燕徐桂芳

毛海燕徐桂芳(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8318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静脉溶栓的8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细心观察及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护理人员掌握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阳性体征观察要点,及时分析、有效护理,会对疾病的治愈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静脉溶栓心肌梗死并发症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279-02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缺血而局部坏死,是内科常见重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溶栓疗法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阻止梗死范围的扩大。数据显示,采用溶栓治疗后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降至8%左右。静脉溶栓治疗因不需插管,一般医院均有条件进行,因此应用更为广泛。但是溶栓疗法在溶解冠脉内血栓的同时也激活血液内的纤溶系统,导致全身溶解状态而引起出血倾向,此外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再通后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确诊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标准的患者86例,遵医嘱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其中男性59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8—80岁,均排除溶栓禁忌症,从发病到溶栓小于6小时。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出血:是心梗溶栓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溶栓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常见的有浅表或体表出血,主要有穿刺或破损部位血管损伤出血、血肿。其它的有内脏出血:包括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颅内等。根据国外临床研究结果报道,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位0.8%,除颅内出血外,其它各种类型的出血总的发生率约为21.1%。其主要原因:(1)长期缺血的血管已受损,在恢复血供后由于通透性增加而血液渗出;(2)继发性溶栓亢进和凝血障碍。

2.1.1溶栓治疗期间,必须仔细观察潜在出血点(包括穿刺部位、导管插入部位、切开及肌注部位)有无皮肤瘀斑、出血及血肿。并做到严格的床头和书面交接班,多巡视患者,如有出血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处理。

2.1.2病人应尽量避免非必要的搬动和肌肉注射。尽量减少穿刺,必须进行静脉穿刺时,可采用静脉留置针持续保留输液、采血,操作应轻柔、仔细。一旦发生出血倾向,应立即停止用药,采取止血措施。

2.1.3应尽量避免在不可压迫的大血管穿刺,如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等。如果必须进行动脉穿刺,最好采用容易压迫止血的上肢末端的血管,穿刺后至少压迫30分钟,用敷料加压包扎并观察有无渗血。

2.1.4告知患者不要用手指挖鼻或用牙签剔牙,以免发生鼻腔或齿龈出血,刷牙后有出血者可改用擦洗或用水漱口。吸氧尽量用鼻塞,以减少鼻粘膜损伤。

2.1.5及时检查出凝血时间,溶栓前一次,溶栓后三天内每日一次。根据病情及时送检尿常规、便常规及潜血。

2.1.6询问、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痰中带血、血尿、便血、消化道大出血、咯血等,注意出血程度及时检查血型、血红蛋白、并配血备用。尤其要注意有无牙痛、意识、瞳孔的改变,警惕颅内出血。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2.1.7一旦发生严重出血(局部无法加压止血),必须立即停用肝素、抗凝药及抗栓治疗。

另外如果第一次静注后发生出血,第二次静注应该停用。

2.2再灌注心律失常:

再灌注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临床症状好转、胸部疼痛症状减轻、ST段恢复或正常后突然出现的心律失常,在溶栓治疗的24小时内容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纤颤、电机械分离等,尤其是在2小时内高发。

2.2.1对于溶栓治疗的患者必须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动态变化,每30分钟复查心电图,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短阵室速、多源性或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2溶栓后患者持续心电监测1-7天,护士要准确区别不同性质的快速心律失常,对于频发早搏及短阵室速要及时应用利多卡因、可达龙等药物,发生室速室颤时及时给予电复律。尤其在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密切注意心电示波情况。另外在心电监护时,要注意:电极应避开除颤位置,固定好电极防止电极脱离而引起报警。

2.3胃肠道症状:少数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对症处理。

2.4过敏反应:包括发热、畏寒、皮疹,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血管源性水肿,低血压、休克等。

2.4.1观察病人有无寒战、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尤其注意有无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晕厥等表现。

2.4.2若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应停止静注溶栓药物,立即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危及生命。

2.5低血压:低血压是溶栓后常见的并发症,由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所致,也可能与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或血管扩张有关。溶栓后1周内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对单纯性低血压状态注意血压监控,一般不必药物治疗,当血压减低而同时伴有周围循环灌注不足时,则要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预防进一步发展为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

2.5.1单纯低血压加强监测,溶栓30分钟后10分钟测血压1次,溶栓结束24小时内,15分钟至30分钟测血压1次,之后1小时测量一次,可根据病情延长监测时间,直至平稳,并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绝对卧床休息。

2.6其他并发症: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时会出现许多心肌梗死本身也具有的其它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心脏停搏、再发性心绞痛、再梗死、心脏穿孔、二尖瓣反流、心包渗出、心包炎、急性心脏填塞、静脉血栓形成记栓塞和电机械分离等。现就主要疾病观察护理叙述如下:

2.6.1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可出现右心衰竭症状。应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颈静脉怒张、少尿、心律失常、肝大、水肿等,听诊肺部有无湿啰音,监测液体出入量。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2.6.2心源性休克:多发于起病数小时至一周内,应观察病人疼痛缓解情况,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病人表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细数、大汗、少尿、神志恍惚,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应配合医生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和护理。

3结果

在所有治疗的病人中,轻症并发率为19.6%,多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和血尿,共11例;重症并发率为17.8%,其中心力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心源性休克1例,经过抢救治疗均愈后良好,无死亡病例。

4结论

虽然并发症的发生与基础疾病、治疗手段密切相关,但是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溶栓的适应症,对病情精心观察分析及到位的护理抢救配合,使患者的心肌在形成不可逆损伤前得到及时救治,及时控制并发症的继续发展,有效降低了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62.

[2]郭春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