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李勇

绥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6200

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微生物的检验情况。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检验科接受检验的5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共检出32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17株,所占比例为53.1%,弧菌属8株,所占比例为25%,气单胞菌5株,所占比例为15.6%,其他菌种2株,所占比例为6.3%。经药敏试验证实,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等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都比较强,因此在临床中应做好检验,做好疾病的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

细菌性腹泻在儿科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婴幼儿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临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该病的发病原因是由多种病原菌导致的。该疾病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对患儿的影响很大,可导致患病儿童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可导致儿童的死亡。尽管儿童细菌性腹泻存在诸多的非感染因素,然而感染依旧为致病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对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探讨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流行病学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近2年检验科收检并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50例,其中男患儿30例,女患儿20例,0~1岁22例,1~2岁15例,2~4岁7例,4~5岁6例,平均病程为4.5d。所有患儿均发病突然,大便异常,入院后进行检查均符合细菌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2]。这5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收集作为检验的标本。

1.2方法①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将粪便标本接种在SS琼脂平板上,温度设置为35℃,在这个条件下完成18~24h的连续培养,在依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的基础上对菌株加以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完成鉴定分析。②药敏试验:经K-B法对临床上常用的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完成连续培养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在掌握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判断敏感性[3]。

1.3统计学分析将研究中所得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50例患儿中的病原菌分析对50份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经过分析得出,共检出32份病原菌,检出率为64%,其中志贺菌17株,所占比例为53.1%,弧菌属8株,所占比例为25%,气单胞菌5株,所占比例为15.6%,其他菌种2株,所占比例为6.3%。

2.2菌株的药敏实验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所检出的菌株不管是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等的耐药性,还是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等的耐药性,均较高。志贺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6.5%(13/17),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为64.7%(11/17),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52.9%(9/17),对头孢三嗪的耐药率为23.5%(4/17);弧菌属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7.5%(7/8),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的耐药率均为25%(2/8);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0%(4/5),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的耐药率均为20%(1/5);其他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的耐药率均为50%(1/2)。

3讨论

急性腹泻在儿科中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且以细菌性腹泻多见,尤其在婴幼儿中其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发生了改变,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3.1%,其次为弧菌属、气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5%和15.6%。

作为一种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志贺菌包括四个群: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而由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在我国比较高。一般情况下,经口感染,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d。对于此类细菌性腹泻患儿,应当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以改善其预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则有使患儿病情转变为慢性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2周岁以上的儿童是志贺菌主要感染人群,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类儿童原来存在体内的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其自身机体的免疫能力不高,并不能对外来病原体的感染加以抵抗,这样就增加了此类儿童发生细菌性腹泻的可能性。

目前对于志贺菌所致的儿童细菌性腹泻,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对其感染加以有效的阻断,如:①嘱咐儿童要增加洗手的次数,这样可以对传播的途径加以有效的切断;②家长不要让儿童食用没有经消毒的瓜果蔬菜;③口服依赖链霉素株(Sd)制成的多价活疫苗有一定保护作用。此外,还要对如弧菌属、气单胞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其他病原体加以高度的重视[6]。在本研究中弧菌属、气单胞菌检出率分别占25%和15.6%,比例较高,因此也应注意做好病原菌的检测。

综上所述,儿童细菌性腹泻病的发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的影响,应当重视病原菌的检测,并依照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结果对合适的抗生素进行选择,研制出高效、安全的疫苗以及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以降低发病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7-8]。

参考文献:

[1]陈丽琼.细菌性腹泻198例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中外医疗,2009(10)165.

[2]蒋敏.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77.

[3]纪文静,董方,徐樨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10年变迁与药敏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2):44-45.

[4]林奇龙,夏邦世,陈芬,陈琼娜,郑海斌.舟山海岛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08):161-162.

[5]侯淑敏,李传霞,李红.细菌性腹泻468例药敏结果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07):119-120.

[6]谷斌.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学调查及药敏结果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05.(01):26-28.

[7]胡江,陈道利,夏峰.细菌性腹泻171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05):116-117.

[8]李敏,邱庭刚.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4):18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