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建军(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糖浆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小儿癫痫100例,予以丙戊酸钠糖浆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发作次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较,所有患儿随访6月到2年,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结果100例患儿经丙戊酸钠糖浆治疗2月后,症状完全消失的患儿85例,85例患儿中服用丙戊酸钠糖浆后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患儿70例,发作次数减少50%的患儿15例,有效率为85%。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减少或消失,与临床缓解程度相一致。结论丙戊酸钠糖浆治疗小儿癫痫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是临床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小儿癫痫丙戊酸钠糖浆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78-02
小儿癫痫俗称“羊儿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患病率为3‰~6‰。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脑细胞群异常的同步放电,引起突然的发作性的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可有意识改变或丧失、肢体抽动、感觉异常、特殊行为等。以往人们对癫痫病的了解与研究较少,很多患者得不到的科学的治疗,癫痫发作控制不满意。上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新药不断问世,癫痫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癫痫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诊治小儿癫痫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个月到13岁,平均年龄6.0±3.0岁,其中4月到3岁患儿35例,4岁到9岁患儿45例,10岁到14岁患儿20例。100例中有56例曾喝中药或西药进行过治疗。所有患儿中有明显病因者85例,其中脑肿瘤10例,颅内出血18例,新生儿窒息30例,神经系统感染12例,大脑发育不良15例,检查未见明显病因的患儿15例。
1.2临床及脑电图表现
局限性发作40例(40%),其中局限性运动性发作20例,表现为手指、足趾、一侧肢体或一侧口角、眼部抽动,持续时间不等,可以数秒、数分、甚至数日,多可自然终止,发作可从某一局部扩展至整个一侧或全身。有的患儿会伴有自动症,如吸吮、咀嚼、咂嘴、脱衣、解纽扣等。局灶性感觉性发作12例,表现为一过性嗅觉、视觉、听觉等异常,可有简单的视听幻觉等,如局部的针刺感、麻木感、闻到难闻的气味、看到闪光或亮点、视物变大变小、两耳嗡嗡声等。局灶性自主神经性发作3例,可有心悸、气短、呼吸窘迫、出汗、脸红、胃肠不适等表现。局灶性精神性发作5例: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愤怒、忧郁、强迫思维、妄想等。所有40例患儿发作时脑电图均出现癫痫波放电。
全面性发作60例(60%),其中强直-阵挛性发作35例,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表现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四肢强烈伸直,眼球上翻,呼吸暂停,喉部痉挛,牙关紧闭,意识丧失,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出现细微的震颤,即而转为阵挛期,出现肢体节律性抽动,抽动的频率由快至慢,然后停止。抽搐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大小便失禁等。发作后常有头痛、嗜睡、疲乏等表现。强直发10例,主要表现以肌肉强有力收缩为特征,表现同强直-阵挛发作的前一部分,即患儿未进入阵挛期发作即终止。阵挛发作5例,以肢体节律性抽动为特征,表现与强直-阵挛发作的后一部分相同,即患儿未出现强直发作期,直接进入阵挛发作期,然后发作终止。失神发作10例,以短暂的意识丧失为特征,表现为正在进行到活动突然中止,语言中断,两眼茫然,表情呆滞。60例患儿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为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尖慢综合波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等),予以丙戊酸钠糖浆进行治疗,治疗剂量为30到50mg每千克体重每天,年龄较小,体质较弱的患儿,可适当减量,治疗一周后若疗效不满意,可适当加量,复查脑电图无异常后,可逐渐减量。
1.4疗效评定
观察治疗后的发作次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较,所有患儿随访6月到2年,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
2结果
100例患儿经丙戊酸钠糖浆治疗2月后,症状完全消失的患儿85例,85例患儿中服用丙戊酸钠后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患儿70例,发作次数减少50%的患儿15例,有效率为85%。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减少或消失,与临床缓解程度相一致。
不良反应:所有患儿中有2例在用药过程出现脱发,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减少,6例患儿出现转氨酶轻度增高,5例患儿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
3讨论
儿童的生理特征与成人不同,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健全,大脑皮质对皮质下的抑制还不完善,动力定型未能牢固建立和内抑制过程减退等,因此,小儿对于较小刺激特别容易引起强烈的反应,尤其是对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特别敏感。儿童癫痫未经系统、规律的治疗或发作频繁、长期不能控制,都将对患儿智力的发育和性格的改变产生显著的影响。
丙戊酸钠糖浆为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人的各型癫痫如对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均有效究[1-2],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血中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较少见短暂的脱发、便秘、倦睡、眩晕、疲乏、头痛、共济失调,长期服用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并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氨基转移酶升高,故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肝功能。本组研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多为剂量增大的患者,有研究[3-4]表明丙戊酸钠糖浆的最佳浓度范围50-80μg/ml为宜。当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时癫痫控制效果往往较差,而浓度过高如超过120ml,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也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糖浆具备抗痫谱广、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小儿癫痫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唐静文,张静,赵树本,等.儿童症状性癫痫308例病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3):180—183.
[3]郑潮标,陈卫鹏.混合性脑卒中的Il缶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l0(2):13.
[3]杨彤.11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O03,12(1):19.
[4]唐荣福,于星.抗癫痫药物常用剂量与血药浓度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