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等分成两组。将其中进行常规患肢功能训练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脑卒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两组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之前,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I指数评分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治疗后,两组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明显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患肢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其健侧肢体功能训练能显著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健侧肢体功能训练;脑卒中偏瘫;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04-02
脑卒中偏瘫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运功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临床上一般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对于偏瘫患者多以其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训练为主,往往容易忽视患者健侧肢体[1]。为了了解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给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笔者在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开展康复功能训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60例,分组实施单侧患肢功能康复训练和患、健侧肢体功能训练,本次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7±5.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66.2±5.1)岁。两组偏瘫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不明显(P>0.05),对此次研究影响不大。
1.2康复训练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具体包括:患肢急性期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患肢体位变换、进行肢体主被动运动训练、各个关节活动训练及起坐训练,给予患者下肢负重与重心转移训练,同时加强患者的平衡、步行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同样的康复指导医师进行健侧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对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并加强各个关节活动功能训练,维持正常肌力以及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自主运动能力、双侧肢体协调能力[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NISS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以及神经电生理测定。以NISS量表测定患者神经功能,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越差;BI指数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与能力呈正比例关系,神经电生理采用肌电图仪测定。
1.4统计学
应用SPSS22.0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表达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偏瘫患者的NISS评分情况详见表1,显而易见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经过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改善NISS评分改善更佳(P<0.05)。
经肌电图仪测定后,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肌肉肌电值与对照组的肌电值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两组患者健侧肌肉肌电值明显高于患侧肌电值(P<0.05),见表3。
3.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单侧肌力减弱、运动功能缺失等情况,给患者的后期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上主要采取康复治疗来缓解患者的运动障碍,逐渐提高患者的肌力,帮助患者更好的生活,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偏瘫患者患肢进行常规训练,同时加强健侧肢体的运动功能,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助于脑神经通道建立,从而改善患者肢体的协调能力,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的结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建议各大医院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患侧肢体康复训练的同时加强健侧肢体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钟秋美,谭集凤,曾运凤,黄庚凤,何丹,曾丽华.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1):49-52.
[2]万绍勇,王晓梅,陈玮,孙琦林,刘德旭.整体性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05):512-515.
[3]王丹,李顺铭,孔胜建,孟庆芳.非偏瘫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06):504-505.
基金项目:河北省承德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01A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