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中医院158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中医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采用中医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61例。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22例(36.07%),显效23例(37.7%),有效11例(18.03%),无效5例(8.19%),总有效率为91.81%。结论通过这次研究,患者总有效率为91.8%,证明在心血管疾病的医治过程中,中医治疗法能够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5±4)岁,病程30天~15年,平均病程(5.25±1.26)年。根据中医辨证法,将其分成以下几个类型:肝气郁19例,气滞痰淤17例,心脾两虚14例,其余为阴虚火旺类。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中医治疗措施。给予人参、葛根、川芎、红花、银杏叶药材的治疗,取1000mL清水进行煮泡30min后,用武火将水烧开,然后转成文火煎药30min,2次/d,350ml/次,饭后60min服用,10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疾病没有复发,从心电图数值来看,基本恢复健康,日常生活正常。②好转: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病症明显减少,心电图相关指示变化,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③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症状明显有所好转,心电图指标无变化,患者在平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强烈地运动。④无效:通过治疗后,病症无明显减轻,根据心电图指标的具体要求,无法对患者产生影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22例(36.07%),显效23例(37.7%),有效11例(18.03%),无效5例(8.19%),总有效率为91.8%。
3讨论
3.1中医在心血管疾病临床上的应用现状
3.1.1大型医院应用较少,基层门诊应用较多
现阶段国内的一些医院及小型诊疗机构中,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最为普遍的的就是中医方法[1],以冠心病为例,一般情况下患者要靠1种以上的中药注射剂与1种以上的口服药物,或者是其它中药药剂的辅助治疗。不过一些三级医院,尤其是三甲综合医院中,不会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治疗。
3.1.2中药制剂多,草药较少
在治疗中,中药汤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在症状逐渐变化的过程中,用药总量也会发生变化。在过去我们主要是服用药片,随时进行药物熬制。不过因为中药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具体的医治过程中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在中药处方中,目前中药汤剂中的含药量已经有了很大的降低,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与成药比较,从上世纪的7成,减少到了现在的2.8成。治疗比例在不断地下降,从而说明,现阶段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药剂含量明显降低。
3.1.3口服药物少,注射剂较多
现阶段,目前国内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物已经达到了100多个,被用于心脑血管治疗的疾病种类达到了28个,从临床上来看主要有人参、丹红、银杏叶、红花、川芎嗪、血塞通等种类,虽然口服药物仍然占到上千种,不过总销量额不是特别多。使注射药物的数量不停地增加,近几年发生的药物注射过敏事件表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关注。
3.2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
3.2.1中药具有抗心肌缺血的功效
按照中医治疗的特点,冠心病在中医“心痛”、“心悸”、“胸痹”的治疗范围内,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因虚至瘀,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根据临床医治手段的需求,主要特征是:心律不稳、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根据不同药物的需求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此外,也可以按照一些药物的主要构成种类对其进行有效的划分[2],能够加强心肌缺血疗效的不断提升。含银杏总黄酮的银杏叶等物质,必须要进行不断提高,促进血液流动的速度,防止缺氧性异常现象的产生,改善心脏运动机能。
3.2.2中药具有抗心律失常的功效
从中医上来看,心律失常被划分到了“心悸”“怔忡”的治疗领域中,根据现代药理分析传统配伍规律,治疗该种症状的中药都具有一定的碱性。可以从苦参中选出比较有效的,防止受到影响,还防止心肌产生过度的反应,起到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发挥出防止心律失常的作用。葛根素是野葛中比较好的药物,具有提高心肌性能的积极意义。葛根素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氯仿、肾上腺和哇巴因诱发的大鼠、家兔及豚鼠的室性心律失常方面都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4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在中医治疗中,其主要的诱因是肝气郁结、情志所伤导致身体相关部位出现损伤,主要与肝、脾、心等脏器官受累而引起的血气不规律相关。也可能因为气血不顺,导各种功能受到破坏,对患者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患者会表现出心神不宁、烦躁易爆、精神恍惚的症状。通过中医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实现五脏气机的有效调整,同时能有利于达到湿行血、理气化痰的作用[3]。通过本文研究,患者总有效率为91.8%,说明中医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成轩.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7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4:189.
[2]王梓宁.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文献计量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3]姜伟超.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证治特点[J].生物技术世界,2015,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