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臻(恭城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广西恭城542500)
【摘要】所谓综合实践中的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起始于20世纪至70年代初的美国,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90年代在我国部分地区及学校开始合作学习与研究。自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手段,事实上“合作”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课题。
【关键词】活动中;合作学习;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而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学习方式,它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新及成果,培养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要在主题活动中进行搜集资料、设计、思考、交流、表达、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这已成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机土壤,因此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更好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是一种开放的课程,它要求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开放,更是手、脑、口、眼全方位的开放。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发现、探究、合作,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价值。教师的责任在于助学、导学、启学、拔学、促学,教师的指导策略与组织策略都只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创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受益,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我有几点感悟。
1.综合实践活动要合理分组,取长补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环境,因此,合理分组、分工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团队合作环境,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该是公平、公正、合理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首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力求公平、公正、合理。在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种现象。在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实践活动课时,有的组齐动手,效率高、动作快,配合得很好;有的组只有组长一人在忙,其他人毫无兴趣,好像活动与自己无关;还有的组活动失败后,不是找原因,分析情况,而是各自玩其它的。组与组交流时,配合得好的组非常活跃、高兴、自信,他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而失败的小组,不愿交流,兴趣全无。针对这一现象我得出总结;对小组成员的调整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如书写认真的做记录,善于表达的做交流,擅长动手的进行实验操作,设有特长的作观察等。这样分工明确了,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人人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可明确分工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为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性格都存在着差异,在合理分组的同时,发挥优势互补能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的不同,可以将“喜欢做”与“不喜欢做”的学生组合,以“做”带动“不做”,而根据学生性格差异,可以将性格外向、热情、开朗、善于表达的学生与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语言的结合;以“敢说”带动“不敢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优、中、差的学生相结合,并设立小帮手,让优生与后进生结合,做好朋友“好”帮“差”;根据性别的不同,将男女生相搭配;“灵活”与“不灵活”相协调。这样既做到了合理分组,又能发挥优势互补,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带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组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工明确,轮流亮相
在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定期轮换组长或者中心发言人,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有亮相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取消了小组长和中心发言人的终身制,定期轮换与临时抽签相结合。给组内成员编号分工,例如:①组长;②中心发言人;③资料员;④记录员;⑤联络员;⑥调查员。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做到了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3.综合实践活动要提倡鼓励与竞争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方法。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实践,学生学习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还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从事教学工作时,由于没有教学经验,在小组实验操作时总是乱七八糟的,老师布置完实验操作要求后,满教室里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动手,每个学生都在动嘴,小组之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大家情绪高涨,兴致勃勃,精彩之处还要大声喊叫,那情景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激动。等到交流的时候情绪又一落千丈,完全没有了活动时的激情,出现活动“热闹”交流“冷场”的局面,在活动课上我采取了鼓励与竞争的方法,交流的效果大有改观。①激励小组积极参与活动。以组为单位,凡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小组加“星”一颗;②鼓励小组的创新思维。能独立思考、独立活动及互相协作、有创新的方案的小组加“星”一颗;③教育学生学会自律。参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实验、活动、讨论、交流过程中不影响其它组,做到轻声讨论、认真倾听他组的交流并能够加以评论的小组加“星”一颗。有了这样的鼓励,小组的积极性非常高,虽然能力大小有限,但都在为小组加“星”摩拳擦掌。然后,我又进一步完善鼓励机制,将激励与竞争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都渴望着坐在离讲桌最近的前三组,这是“黄金”座位:看得清,听得见。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班上宣布每月评一次“星”,按得“星”数量的多少来竞争“黄金”座位,其他的按得“星”的多少依次类推竞争较好的座位,每节课我都总结,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竞争机制的引入会让每个小组的合作更加有效,只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我在每次实践活动课的交流汇报时渲染竞争的气氛,主张学生挑战自我,挑战老师,挑战别的小组。在竞争下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每一个组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表现自己。而且在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课中,同学们会更加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例如在交通工具的实践活动中,唐晓小组搜集的资料汽车的发展史非常齐全,我及时加以表扬,并冠以先驱小队称号,要求其它小组向他们挑战。这样获得先进的小组为了保持先进更加努力,其他小组是紧追不舍。不到两天,就有了船的发展史和飞机发展史,以及现代航天技术等,还拍下了许多照片,还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如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在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坏处。比如说: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了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街道拥护,容易引发碰撞甚至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等等。于是,师生就进行了第一次成果展示活动,把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进行了展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肯定,有成就感。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倡鼓励和竞争是很有必要的。
4.荣辱与共,多元化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使小组成员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让小组的每个组成员的表现和成绩捆绑在一起,这样,也就是集体能否受到奖励,取决于每个组员的行为表现,如学生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如何?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及小组内任何一名成员的参与,对整个小组获得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团结协作的关系。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时,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强调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评价时,最限度软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标准参照,以每一个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潜能。
4.2采用多元评价。即评价主张采用多元化和互动性。充分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还要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协商,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4.3综合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由单一的“量化评价”的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适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重实验、重探究、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
5.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5.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分组时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力求组的综合能力相关不大,以便组与组间开展公平竞争,由组推举出小组长。
5.2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以及小组其他成员在小组集体内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平等的,要明确自己在组内的责任,担负起自己的任务,要有集体责任感。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不仅是对发言者的一种尊重,而且可以把别人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的观点加以比较,从而得到更客观、更准确的结论。再其次,鼓励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合作,要特别关注小组中那些沉默的学生,要想办法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5.3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应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且有时间思考,只有当个体成员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时才能和别的小组成员产生思维基础,才能群策群力共周完成合作任务。
5.4综合实践强调的是实践性、自主性,但教师的正确指导占决定性地位,不能师生分离。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既是参与者,更是引导者,要注意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适时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度和方向,以便随时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对进展快的小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进展慢的小组要进行指导,增加他们的信心。教师的参与、引导、评价和鼓励,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催化剂。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要注重对成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对过程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但能够获取知识,而且能提高合作兴趣和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5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打造适宜环境。现行的学校文化不适于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运用,教师要为实践活动课创造适宜的环境,做好准备工作。
5.5.1营造实践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培养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树立自信心,相互尊重信任,乐于合作,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组员之间相互调整,协力配合,互补共进,创立一种平等参与的合作氛围。
5.5.2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训练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在使用中自然地掌握并得到发展。合作技能主要有。组成小组的技能,如向他人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如注意倾听、赞扬、求助、鼓励他人参与;交流思想的技能,如提建议、询问原因、检查理解是否正确等等。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生动性。因而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是上好实践活动课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也是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及培养团队精神的奠基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发挥潜能的平台,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应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加强指导,积极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综全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3]《合作学习和理念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