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强(辽宁省丹东市口腔医院118002)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213-02
【关键词】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开窗术治疗复发
对成釉细胞瘤传统的手术方法是沿肿瘤外缘1.5cm进行颌骨切除,往往造成颌骨大范围缺损,给病人造成较大的下颌形态改变与功能障碍。我科自2004年以来,对12例下颌骨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的病人进行口内开窗保骨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6~35岁,平均25岁。病程4月~5年,口腔全景表现为下颌骨升支、角部与体部的囊性病变,呈单房性结构,囊内牙根呈锯齿状吸或不吸收。术后病理均为成釉细胞瘤。
1.2术前准备与麻醉
术前常规行全口曲面断层X光片检查或CT扫描,了解颌骨内肿瘤的大小及范围。局部麻醉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例。
1.3手术方法
依肿瘤的大小及部位不同3例采用口内切开牙龈翻瓣的梯形切口,其余2例采用常规的颌下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切开软组织达骨面后于骨膜下进行剥离,显露肿瘤区颌骨,若肿瘤侵及骨膜将所侵及的骨膜一并切除,咬除肿瘤表面的纸样骨质。将瘤体彻底刮治,将肿瘤已侵及的牙齿拔除,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置碘仿油纱条严密填塞,留置引流口,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术后加强口腔护理,1周后更换碘仿纱条,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以后半个月更换碘仿油纱条一次,逐渐减量,随访1—2年左右。
2结果
12例病例全部经开窗术治疗1~2年,囊腔均有明显缩小,摄口腔全景片:下颌骨缺损破坏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骨皮质增厚。病人的下颌面形与功能均得到完全恢复与保留。
3讨论
单囊性成釉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下颌骨体部和升支的一种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保守治疗可最大程度地保存骨组织,减少术后畸形,利于容貌与功能的保持,但常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多次复发可致恶变。成釉细胞瘤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传统的观点是:因其有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故手术治疗时不应施行刮治术,须将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1.5cm处切除,否则,治疗不彻底将导致复发甚至恶变。成釉细胞瘤按病理学分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基底细胞型和颗粒细胞型5型,囊性成釉细胞瘤又叫丛状单囊性成釉细胞瘤,是指牙源性囊肿的囊壁发生成釉细胞瘤结构的联合性病变,是囊肿瘤样病变的早期,多见于下颌骨体及升支部。其生物学特性介于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之间,极少发生恶性病变;其病变主要是由于囊腔内囊液的不断分泌导致囊腔内压增高,形成对骨质的挤压,造成骨的慢性吸收与膨隆,导致颌骨的缺损与骨板的变薄,严重者表现为颌骨的膨隆性畸形,易造成病理性骨折。下颌骨口内开窗术主要是充分利用了下颌骨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囊腔开窗减压,经1~2年的保骨性治疗,激发颌骨骨质修复与再生能力,达到颌骨最大限度的重建与修复,保留颌骨的功能与形态的治疗目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创伤较大往往给病人带来较大下颌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我们认为对于颌骨成釉细胞瘤应该根据其病理分型来制定手术方案,对于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可以进行囊肿刮治、开窗减压、保骨治疗,最大程度减少手术损伤,达到颌骨保留性治疗目的。本组12例病人经治疗后,面形与下颌骨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追踪复查,最长者达5年,无1例复发。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9
[2]赵宁侠.成釉细胞瘤和角化囊肿细胞生长特点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34(1):31.
[3]TakahashiK.Treatmentofameloblastomainchildren[J].BrJOralMaxillofacSurg,1998,36(6):453.
[4]边学襄.囊性成釉细胞瘤与成釉细胞瘤囊性变[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5,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