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郭乐雯
摘要:地铁导向系统担负着为地铁乘客指引出行路径的重要功能。对导向系统的设置需要立足于地铁车站、列车的空间结构、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地铁导向标识现状及其作用,挖掘其设计原则,并建立科学标准,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关键词:地铁;导向系统;设置;设计;评价地铁导向标识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五大类,其中包括如街区图、线网图这种指南类标识;以箭头为引领的导向类标识;设备的定位标识;以及某种设备的操作规范的说明标识和警示标识五大类。其中前三类标识是狭义导向系统所主要涵盖的范围。地铁导向系统为乘客提供了出行最基本的指引信息,随着线网的扩张,在错综复杂的线路下,导向系统的设计和使用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不同地铁伴随着管理的日渐成熟其会逐步形成一套统一、标准化的准则,对于导向系统的使用情况无论是从总体感知着眼亦或是从细微的局部设计评价,回归本源,其最终均逃不开要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地铁导向核心是什么;怎么去评价导向系统的效果;现有的导向系统有没有改进空间。
我们的研究首先应基于对地铁乘客使用导向系统的行为习惯及地铁本身车站空间结构特点:现阶段的地铁乘客普遍对于人工服务依赖性高,自助出行能力较弱,对单个标识会要求尽量详细的信息,但是却往往忽略总体空间下信息量平衡的问题,因此会出现明明有大量指引信息情况下,因为信息量摄入太多反而无法顺利、快速的到达目的点的情况,而不同年龄和学历的乘客对于系统本身的要求也各不一样,这也会反映到现场为什么对于同一个标识不同乘客会对此提出不同的需求和意见。
另一方面,地铁本身的多样化空间结构设计也决定乘客需要不断学习不同类型站点的步行规则,这种差异性无形中也加大使用导向系统的难度。因此,基于以上背景,对于地铁方来说,如何统一评判的标准,并对不同空间结构的站点在有限空间内设置高效指引,满足大部分乘客的出行需求也将是导向系统设计中最大的挑战。
为了清晰地铁导向系统应用效果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我们尝试建立通用于地铁导向评价的关键指标模型(如下图所示)。
地铁导向系统可以从设置和内容两大部分进行效果的评价,从设置上说,导向系统应沿着乘客行走路径在需要作出行动判断的节点处进行设置,而且设置的高度、间隔要符合人的视觉感受,在保证乘客能够利用导引系统顺畅通行的同时,尤其要避免泛滥、过多设置,因为这样的设置不仅是无效的,且会让乘客一直处于一种辨认的状态,反而降低行走速度。从内容上说,导向系统必须要很清晰、有序符合逻辑的传达信息,这些信息应足够让乘客作出行动判断的,但是在每一块导向牌的内容提供上必须是适量的,不能出现在该节点处对乘客行动判断无关的信息,比如说在入站时,我们不应提供出站信息。
图—导向系统关键指标模型在分析受众和环境现状以及对地铁导向系统通用要求基础上,引入关键决定点这一概念,它是指乘客出行中需在合理范围内通过设置导向进行行动判断或重复提醒的位置,在每个关键点上都有对应指引信息需求。进行系统梳理后,我们可以得知按照乘客出行过程共有25个关键决定点,它们主要形成进站、乘车、出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形成串联。这25个关键点回答的就是设置的合适和适量程度问题,这25个关键点需要设置清晰明确的导向,同时需尽量避免在非关键点上进行重复、无效的导向设置,因为这反而会对乘客这25个需要使用导引系统的关键点造成影响。均有其具体的设置位置要求(如载体形式及视距视高等),以及满足指引需求应提供的具体内容和用于表达内容的元素组成(包括文字、图案、箭头、地图四大类)每一个关键点通过位置、内容及元素的确定,本身就会形成一个连续、高效、合乎逻辑的导引信息。
在完成对导向的分布及设计的梳理工作后,我们对照导向系统的规则,结合现场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地铁导向在规则设计和现场实施中最应关注的六大具体应用原则。
首先对照导向的分布,导向系统应该保持信息连续性。在有限空间内,为了让不同出行阶段的乘客能够快速找到它所需的导向,需要对进站、乘车、出站三个阶段采用不同清晰、醒目的标识进行贯穿提醒。如进站后乘车,对于乘客来说,最关注的是需要怎么到达目的线路的站台候车,因此以地铁线路名加线色作为统一的乘车标识较能够让乘客快速辨认,并找到准确线路搭乘。
第二个原则是内容到位原则。导向标识在内容显示上应做到完整无缺,能毫无疑问地指导乘客作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同时根据标识类别的不同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以箭头作为引领的导向类标识,这类标识数量多,但表达内容有限,所以相较于其他类别标识,对于内容的精简度要求更高。它严格要求此类信息在确保完整基础上不能出现多余的信息。
第三主要是从内容的关联性上看,在现场实际应用中,当内容的信息关联性强时可以通过各种内容浓缩、提炼的方式使其一体化,从而简化阅读版面,提高乘客阅读和辨识速度。如对重复信息的组合,以当两边方向均表示同一动作这一情况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将主要信息作为核心来居中,两边辅以方向显示,从而使标识更加清晰,提高乘客行走过程中的阅读和理解。
第四个位置清晰可视原则,是指标识设置位置必须做到清晰可视的要求,标识因类别的不同以及所处关键点的不同,对其具体设置位置、视距、视高均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设置导向时,须遵循相应的要求才能保证标识的清晰可见。以导向类标识举例,它须与客流成垂直方向设置,并保持与地面2.5米至3米的距离,以防被其他设施或客流阻挡。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到后续现场具体各个标识牌的设置中去,检验设置高度、位置的合适性。
另外,对于导向类标识由于其设置数量大,且设置的位置常会与其他其他信息同时出现,所以必须处理好它与广告等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即位置协调原则。为了确保位置的相协调,我们提出视觉分区概念,导向与广告等其他信息设备设施应保持一定距离,双方之间留有一定的净空,总体上说,广告等信息可占空间离地面以下3/4区域,导向类标识占以上1/4,并在标识的上下左右保持标识本身一倍宽度作为净空范围。广告与导向类标识之间位置的协调,将确保现场互相抢占空间资源的几率大幅降低,且双方均能够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最后,是对于标识版面的各种元素排列方式的原则,按照人的视觉习惯,标识元素应以箭头为带动,按重要性高低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排列:先箭头后图案,并辅以必要文字。其中文字的使用,须谨慎适量,过量的文字内容将加重乘客的阅读负担。每一块导向牌均应形成统一的版面设计规则,这将有利于乘客逐渐形成习惯性的统一的标识阅读方式。
六大应用原则是导向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关键标准,是导向设计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同时其也可以应用于和现场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对照这六个应用原则,查缺补漏,不断完善。
随着全国地铁事业的高速发展,各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扩大,乘客教育水平和需求水平不断提高,上述原则可以此作为导向设计、设置合理性、科学性的辅助内部辅助评价标准,以此不断完善对于地铁导向系统的认知,形成对导向提升改进方向的共识,不断提高地铁导向系统和运输服务产品的水平,提高乘客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