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善县一中刘绪坤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他们的主体进取精神呢?当然有许多方面可以做,例如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变化等,但是在这些方法、手段之上,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应先转变.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培养出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四个要”:
一、要相信学生——挖掘学习的潜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不要什么知识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说.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看完书后问学生:“从这一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有学生抢答:“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我马上问:“可以怎样验证1厘米=10毫米?”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用点格的方法验证.最后让学生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整堂课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大家互相补充,这些内容教师没有多讲,但学生通过自己看、说、讨论,就掌握了它.而且由于是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的,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学、概括的能力,培养了理解、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悦感得到体验.
二、要平等相待——引导学生的辩论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不准开口,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对他以后的终身学习造成制约.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争相发言,还经常会为一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就不能作为旁观者任由他们发展下去,而应对他们进行引导、点拔,适时把他们拉回到主题上,导入关键处,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时要充分发挥起来.引导好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流于嬉闹.
三、要认可预知——激发求知的欲望
有一些学生,喜欢课前把当天要上的课先了解,然后上课时积极发言,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以传统教学观点看,这是一个让老师又喜又忧的事.喜的是课前学生预习,教学起来轻松些;忧的是有可能打破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一上课,有学生就一二三地全说出来了,精心的准备被打乱.对这种情况,我们现在要以新的眼光去看它.孩子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不知道的,他想去了解,知道的他又想说出来,表现一下.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摒弃以前的观点,正好利用这点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完例题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发现什么吗?”马上就有学生说:“我知道,是乘法交换律a×b=b×a.”我一愣,但马上转变计划,反问:“你说得很好,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叫‘交换律’吗?a和b是什么?可不可以换成别的?”经过这一改,本来头痛的问题解决了,而且相比而言,改变计划后的教学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更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对知识发生过程印象更深,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要改变策略——将机会留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小结上,也应改变策略,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而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式的机械小结.教师可用“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学到的知识”等之类的话,让学生互相补充,弥补不足.练习评判时,也可让学生互相评述,互相讨论,不但使他们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说出其所以然.在学生小结、评述中,教师要时时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这些锻炼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总之,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教师的教育观如何却是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好主体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