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卡介苗接种法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改良卡介苗接种法的临床观察

陈辉(雷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200)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005-01

【摘要】目的寻找卡介苗接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同期出生的新生儿834例随机分成两组,传统接种法386例,改良接种法448例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X2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改良接种法比传统接种法成功率高。讨论改良接种法能提高卡介苗接种成功率。

【关键词】卡介苗预防接种成功率

卡介苗是一种无致病性的结核杆菌所制成的活菌苗,是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结核病的疫苗。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等重症结核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但如果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接种部位不准确,不但效价降低,且会形成局部脓肿或溃疡长期不愈。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一种改良的卡介苗接种法,与传统的卡介苗接种法比较,能提高卡介苗接种率,减轻局部反应。现报导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注射器采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带针),规格:1ml/支,一人一针。卡介苗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1.2方法

1.2.1选择本院分娩的婴儿448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卡介苗接种法。与同期在本院出生的婴儿386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卡介苗接种法。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等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2接种要求由熟练掌握卡介苗接种技术的护士进行操作,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给予卡介苗0.1ml皮内注射(严禁皮下注射)。卡介苗接种后一般无全身反应,接种后2-3周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庖破溃结痂,痂脱落后留下小疤痕。

1.2.3接种方法

1.2.3.1改良接种法助手护士或家属把婴儿左手屈肘固定于婴儿胸前,婴儿侧卧。以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操作者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婴儿手臂纵轴方向放在消毒范围内外,捏起婴儿左上臂三角肌外缘下端的肌肉,使之形成一大约2×2cm隆起,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将针放在隆起的左上臂三角肌外缘下端皮肤最高点上,然后针头稍向下压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以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0.1ml菌液。

1.2.3.2传统接种法以75%酒精清毒后,操作者左手绷紧婴儿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以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0.1ml菌液。

1.2.4判断方法两种注射方法均一次操作注射致局部隆起一圆形皮丘,隆起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2]为接种成功。

1.2.5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

2结果

改良法接种成功率比传统法接种高近5个百分点,两种接种法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耐药菌株的增加使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目前唯一获准用于预防结核病,普遍使用的疫苗是卡介苗(BCG)[3]。新生儿如无发热、腹泻、呕吐,或早产、难产有产伤等禁忌症,均应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接种部位在肩上或三角肌上面,则容易形成凸出的疤痕,而接种在三角肌外下缘,这样的机会较少,所以要严格定位。注射深度不同,局部反应不一样,注射越深,局部反应越大,故皮内注射越浅越好。因新生儿皮肤菲薄,上臂三角肌外下缘位置相对低,加上新生儿不合作,操作者如左手绷紧皮肤,皮肤紧张度高,右手进针时由于控制力度不当易造成进针深度过深而致卡介苗接种失败,尤其是刚进入临床工作时间不长的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失败率更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并改进了传统的卡介苗接种法。改良接种法由于注射部位肌肉被捏起,接种部位位置最高且没有绷紧皮肤,皮肤紧张度相对低,针头容易刺入表皮与真皮之间,不易因为进针力度掌握不当而刺入过深造成接种失败,改良接种法与传统接种法比较能提高接种成功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郄亚卿,王洪海.结核疫苗研究进展[J].异源初始-加强免疫策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9):692-694.

[2]李如竹.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5.

[3]何永林.介苗的改造策略.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4,1(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