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研究

杨子峰赵志媛

(1国网内蒙古东部奈曼旗供电有限公司028300;2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大镇第二小学0283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村电气化及用电的发展历程,结合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农村电气化及用电的发展目标,分析了农村电气化建设及用电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农村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的问题。针对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与对策,以便进一步推进县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电气化;对策

前言

电力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一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建设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浙江省武义县供电局从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以来,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的方针,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管并重,狠抓落实,超前规划,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新农村电气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三农”事业发展。

1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无电力供应的地区加快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用得上电;第二阶段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县发展小型水电工程,充分开发资源,实现县级电气化;第三阶段是实现大电网覆盖范围的延伸,提高其辐射范围内的电气化水平。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农村电力事业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到20世纪末,我国90%以上的农村地区都具备了电力供应能力,80%左右的农村居民,在用电量和用电结构上都有很显著的改善。

尽管如此,受制于地理、历史及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农村的电气化发展仍然十分落后。2006年底,国家电网供电区域内,仍有无电力供应的乡镇325个、无电力供应的村4130个,涉及无电农户近63万户,超过278万人。通国外及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居民用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部分农村地区仍处于“贫困”水平。

进入新世纪,国家为经济发展较快,但供电能力相对落地地区设立了以电网改造为核心的新型电力工程,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其发展目标是努力实现“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十一五”结束时,完成“百千万”示范工程。到2020年末,建设新农村电气化县、乡镇及行政村分别为1200个、17000个、32万个。在供电用电质量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包括通电率、人均用电量、电压稳定合格率、供电可靠率、综合线损及同网同价几项指标的全面提升。

2我国农村电气化及用电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农村电气化及农村用电将从量变走向质变。未来几年里,全国各地密集的农村电气化工程将相继投入使用,各大区域的电力网络也将实现互连,农村用电市场也必定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农村电气化未来及农村用电的几大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1)供电能力显著提升,节能降损效果明显已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地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稳定可靠、高效优质的电力服务的发展目标,农村生活用电水平显著提高。电气化发展也形成了“高可靠、广覆盖、深和谐”良好的电力供用格局。

2)用电市场大幅扩展,用电结构趋于多元化

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大大活跃了农村用电市场,电力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后的村镇用电量增长了16.5%,达到每年75.7万千瓦时;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销售量增长了17.1%,达到22.6亿千瓦时。

3)用电需求仍不稳定,电网优化责任重大

同城市用电相似,农村用电在夏季和冬季也会出现消暑取暖两个高峰。此外,农村用电还还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影响,在农耕、排灌和收割等时期都会出现用电高峰。而一般时期,乡村地区的用电处于低谷且平稳。以灌溉期用电为例,夏季为用电高峰,用电负荷能达到0.9以上,而冬季低谷时期,负荷还不到0.1。用电需求的不稳定,给农村电网的电力供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新能源发电及电网建设发展迅猛,电网加快跨大区域互连

我国新能源发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新能源企业和电网企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应用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成为了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设备的全球制造中心。而我国农村地区是新能源发电重要应用市场。以风力发电为例,我国风力发电发挥了后发优势,短短几年内完成了一次飞跃,从百万级别进入了千万级别。然而电网始终是风能发电应用的薄弱环节。我国的风电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北方,本地市场规模小,调峰资源有限,而中东部地区的市场潜力未充分发挥。但是由于我国大区间的电网联网能力尚未形成,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风电的利用效率较低,大规模风电开发受到严重制约。国家电网需要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发展思路,加快电力网络的跨区域互联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消纳的问题。农村地区的风、水、太阳能等资源也能够通过区域电网互联得以充分利用,进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推动力。

3电气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缺口大

现在县级供电企业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由于其趸售代管的特殊体制,建设资金全部为企业自筹,对于效益比较差的或者亏损的县公司就不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中。并且多数县供电企业还要兼顾重要的输、配电网络建设,靠县公司自筹资金来建设一个新农村电气化村还不算太大的问题,但要建设符合标准的电气化镇与电气化县,可能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追求数量、追求命名的倾向

作为电气化建设这样的民心工程,供电企业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追求数量、追求命名的倾向,究其原因或是理解有偏差,或是定位不准确,或是迫于上级部门制定的工作目标压力,或是各兄弟单位纵向比较的压力,或是县级企业工作惯性使然等情况,造成追求达标数量、忽略工程质量,追求项目命名、轻视实际管理,追求硬件建设、忽视软环境治理的现实。这样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并且腐化企业风气,同时也有悖于该项工程的初衷。

3)不能有效地与政府新农村建设紧密配合

目前,各地方政府已启动不同程度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建成了部分乡村公路和医疗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有的地方还有合村并居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但是建设速度过于缓慢,如果我们没有统筹考虑政府整体规划,这同样会造成资源、资金浪费,重复投资的现象。没有有效地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配变位置与线路走廊不能与整体的长远规划相结合,造成改造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

4)工程科技含量低,且后续管理不够

现在进行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基本都是在原有电网构架基础上进行的重新改造与扩建,存在简单的拆旧补新现象,科技含量低。另外,电气化村镇工程建成后一段时间线损降低,电压升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上了安全电、明白电和放心电。但由于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思想和行动松懈、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的电力设施运行不久就出现了老毛病:电杆不同程度倾斜,拉线不知去向,线路私拉乱接,植物藤蔓缠绕附着严重和低压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攀附交织等现象。

4问题的解决途径

1)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

顺利推进电气化建设工作政府主导是关键,因此,成立由政府部门挂帅的各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站在全局的高度,努力把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推进。真正构建起政府为主导、农电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形成“政府发动、乡村互动、百姓主动、电力推动”的工作机制。

2)多措并举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是关键。应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省、市电力公司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地方政府资金的投入,广泛筹措建设资金。

3)统筹兼顾

循序渐进电气化建设工作应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先期对主网、城配网和农配网建设规划进行滚动修订,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在新农村电气化乡镇、电气化村的具体规划布点中,做到与县(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及具体实施进度相结合,与农村电网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把解决农村电网的难点、热点问题放在首位,着重完善农网基础设施,避免盲目投资和无序建设,确保电气化发展水平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用电需求。各乡镇、村应按照《新农村电气化乡(镇)标准》及《新农村电气化村标准》要求自下而上逐级申报。

4)提高改造科技含量,注重后期维护管理,突出工程建设实效

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当地新农村建设,保持与农村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要把加强村级电网建设作为重点,作为整个电气化县建设的基础。讲究技术含量,而不是简易的拆旧补新。

5结语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继一、二期农网改造后又一次高标准、大投入的农村电网升级换代工程。建设项目纷繁而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做到政企合作、点面结合、好快并重、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全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能务实高效地完成此项工程,真正做到“民心工程”得民心,“惠民工程”得实惠,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孝安.我县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的成就、问题及对策[J].农电管理,2012,(04):16-17.

[2]刘仲桂.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价值工程分析[J].水利经济,2011,(S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