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构建海绵城市应用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景观设计中构建海绵城市应用浅谈

张磊

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海绵城市构建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复杂工程,其在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景观设计要点极其重要。水作为基础资源,引起我国以及全世界的多方重视。而当今我们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水在进入我们社会以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城市化进程如此迅猛的今天,硬质地面过多导致地表透水面积大幅减少,大部分的雨水都顺地表漫入河流,城市的存水空间微乎其微。本文主要针对景观设计中构建海绵城市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景观设计;构建;海绵城市;应用

1海绵城市的含义与景观设计应用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建设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大大提升。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如开必密度高、硬化铺装比率高等。尤其是在屋面建设、道路建设、地面建设中,下垫面硬化存在过度的问题,使城市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过度影响甚至破坏,其中水文特征受到的影响最大。当前,我国城市中约七成的降水通过径流被排放,使城市存在逢雨必涝、无雨即旱的问题,带来了水生态的恶化以及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保障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水资源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是一个跨尺度、跨地域的系统性问题,也是相互关联的综合性问题。大部分水问题产生的本质是水资源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失调,因此解决水问题的出路不在于河道与水体本身,而在于水体之外的环境。如:大量的自然降雨并不是落在河道里,所以防洪在根本上没有必要仅仅死守河道;主要的污染源非水体本身,所以,水资源净化的解决关键也不在于水体本身。如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把研究对象从水体本身扩展到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手段,对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梳理调节,增强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因此,从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服务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来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才是“海绵城市”的核心。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中,对于土地的开发强度很高,对于路面全部进行硬化处理,使降水形成径流排放,或利用下水道收集后排放,降水基本上得不到有效利用,有时急降雨还会导致排放压力过大造成城市内涝。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开发,目的是对降水进行收集、渗透、积存、平衡等,从而实现对径流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在传统的建设开发模式下,使降水自然循环的渠道被强行截断,而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则是通过特定的景观建设和工程方式,模拟降水的自然循环模式,以人工影响的方式实现水资源生态的自然循环。在景观设计中,遵循海绵城市的理念与规律,对收水、蓄水以及用水进行系统设计。

2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景观设计的相关要点

2.1城市水系

水系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依水而生,繁荣发展。在城市划同步,保障河湖水系的联通,保证河流的健康。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生态水系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个城市河道、湖泊的好坏直接就反映出居住于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和领导者的文明程度。

2.1.1河道形态

河道治理应考虑河道本身的结构形态,水利部门在很多年前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裁弯取直,但这种做法现在不可取。污染物质在河道里走的时间越长、距离越长,这条河流就会越干净,而直线型河道,污染物瞬间就会污染整个河道。因此在对一些直线型河道做景观规划时,需要尽力说服业主对河道形态稍微改动,就算是极小的波动也是好看的,有利于河道健康的。

2.1.2景观生态护岸

在河道的护岸中水泥护岸最为常见的,而它却是破坏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河水里的一部分磷氧物质本可以被河道里面的土壤吸收,既满足陆地上生物的生长也增加河道的环境容量。生态护坡之于河道湖泊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人也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对于大江大河的护岸工程上生态护坡还是产生了很多质疑声。以现在长江面临的问题为例,很多水利工作人员认为长江涉及到防洪防汛,生态护坡是靠不住的,从航运角度来讲也是需要河道稳定的,因此硬质护坡是必要的。但其实现代欧洲早以提出给洪水以空间加强河流的横向连起,还河流以自由空间等理念。从“填海造地”到“还地于河”,真正意义上给河流更多的空间才是人类与洪水和平共存之道。生态护坡对于河流湖泊的重要性,景观护岸设计中在不影响防洪防汛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的还护坡的生态自然化。

2.2城市公共景观环境

2.2.1雨水花园是在地势较低区域种

有植物的专类工程设施,它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减小径流污染,同时消纳小面积汇流的初期雨水,减少径流量。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在于“柔化”城市雨水,净化水质并回补地下水源,以对自然最小程度的影响、干涉,保持城市水的生态循环。经其净化的雨水可作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及其他用水资源。

对城市环境质量而言,雨水的渗透和利用已经变的至关重要。雨水花园其实是一个与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的雨水调蓄装置,运用景观的处理手段,构建起硬质空间与绿色空间的桥梁,把现代技术与景观工艺进行完美结合,是构建“海绵城市”的主力军。

2.2.2湿地公园

湿地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肾”。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对湿地的认识也还是一个臭泥塘,政府采取农业补贴和税收激励等措施,鼓励湿地转为他用。但70年代之后,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少,一系列的自然问题逐渐显露,大家才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直至今天各国构建湿地保护政策及立法保障,认识到湿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现在各大城市都趋向建设人工湿地公园,按照自然湿地模式营造,达到湿地生态功能,在调节城市环境的基础上也满足了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教育等需求。现代无论是水利工程还是大型景观工程都需有经济依托,建设湿地公园可以说是发展旅游和城市环境保护的双赢之策。

2.3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

道路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廊道,也使得在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最需要考虑的是温州城市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所谓绿化设计,则是指在城市的道路隔离带或路侧绿化带的设计中,要设置相应的植草沟、植树沟,并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使得雨季到来的时候,截留雨水。而当雨水过于饱和的时候,则进行有效的储存,这样能在干旱季节的时候,给道路周边的植物进行灌溉。

2.4道路景观的材质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是温州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除了对景观的绿化设计加以重视外,还要慎重选择合适材质。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道路景观最好选择可渗透的路面。可渗透路面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的水面,从而直接减少地表径流的工程性措施。这一措施一方面增加了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从而有效地促进水体渗入地下。

2.5广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近几年,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对于自由活动空间的需求加大,温州城市广场这一景观也迅速地出现在建设之中。同样作为海绵城市构建中的一大景观,其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考虑人性化。从实用性的角度上考虑,广场在地砖的选择上最好是能够透水的,而且地砖下面还要铺装一层透水混凝土,这样才利于雨水的渗透。而从人性化的角度上考虑,城市广场本来就具有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休闲设施等项目纳入整个海绵城市的构建中,并在一些配饰的选择上采用不同色彩和样式的组合,进而提高广场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2.6自然景观的调节设计

每一座城市都是由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而所有的城市景观中,自然景观是最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因此注重自然景观的调节设计是最利于温州海绵城市构建的。城市自然景观主要是由河湖、湿地等组成的,它们作为海绵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可以有效调节局域性的雨洪管理,甚至还能对局部的气候进行调节。鉴于自然景观的重要性,有效扩建城市河湖,湿地等景观建设的面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雨水比较集中的区域,更应该有意识地增加自然景观的建设项目,从而发挥自然景观所具有的调节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形成了矛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已是当务之急。海绵城市的理念顺应了自然规律,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其中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因此,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对景观进行生态化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景观自身的生态化,一方面又构成了对海绵城市的支持系统。在景观设计中,要紧紧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结合景观发展规划与建设实际,对关键的设计要点进行科学把握,努力把城市打造成生态友好、资源协调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刘颂,陈长虹.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景观化途径[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2):10~16.

[2]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6):26~36.

[3]毕海松.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如何与城市快速发展相协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