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团校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是事关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事关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事关党和政府威信及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解决好这类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再就业工程;矛盾;解决措施
前言: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城镇人口中出现了大批失业下岗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从宏观的层面上观察,影响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无疑是劳动力供求的矛盾,是就业机会短缺的问题,然而具体到现阶段我国企业富余职工尤其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要复杂得多,既有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的问题,又有择业意识的问题。
1、再就业矛盾的主要体现
1.1宏观经济环境与再就业的矛盾
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成为完全的独立法人后,用人自主权也得到强化,将按照经济效益的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再加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有企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相对下降,不少单位还可能对就业出现逆向效应,是实现再就业的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
1.2劳动者素质与劳动力需求的矛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我国劳动者素质偏低是一个无可否认的现实,一方面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劳动力结构性的相对短缺。表现在当某些技术型行业或岗位由于招不到适合的人选而不得不降低用人标准的时候,一部分下岗人员却仍缺乏就业竞争能力。以致有些单位只得对新招人员进行边工作边培训。
1.3下岗人员择业观念与岗位需求的矛盾
失业下岗职工中普遍存在不恰当的择业观念,计划经济的惯性使他们习惯于“铁饭碗”,不愿去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有不少人对原来工作的单位仍抱有十分强烈的企盼,怀有等待和依赖心理;有的下岗人员怕苦怕累,对新的就业岗位挑肥拣瘦;有的拿新单位与原单位比较,往往干不了多久便不干了。于是,很多地方出现了“有活儿没人干,有人没活儿干”的现象。此外,部分用工单位在对待下岗人员的观念上也存有误区,不愿接收这些人员,即使接收了也不能做到与原有职工一视同仁。这些都对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较大障碍。
1.4劳动力市场不够完善与改革需要的矛盾
我国劳动力市场虽有很大发展,但在总体发育和功能建设方面仍远未能适应转变就业机制的需要。目前还缺少辐射能力较强的区域性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够完善的状况下,供求双方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外部制约而难以完全自主。眼下国有企业的多数富余职工对进入劳动力市场存有恐惧心理。
2、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基本对策
2.1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为重点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在致力于国有企业内部挖潜的同时,也要看到,解决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解决新增劳动力与原有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矛盾,眼光只盯在国有企业本身是不行的。对于已经出现的行业性下岗、结构性下岗问题,不调整产业结构就无法解决。因此,发展经济,培育就业增长点迫在眉睫。这就要在“新”和“广”上作文章。所谓“新”,就是引导和扶持一批个体、私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型企业,就是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社区服务业等新型产业;所谓“广”,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广泛地吸纳和安置劳动力就业。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国有企业的一些下岗职工将在非国有企业上岗;第二产业分流出来的工人将转向第三产业。
2.2加大培训力度,实现由安置型再就业向素质型再就业转轨
素质和就业天生是一体的,素质就是竞争力,素质高就有就业机会;素质不高,即使被安置,也可能再下岗。老工业基地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既有数量因素,也有素质因素。具体讲是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且存在结构性短缺。这就需要改变一些地方简单强调安置的做法,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劳动力素质和生产资料的技术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使再就业工程成提高劳动者素质工程。要在政府劳动部门指导和扶持下,社会培训、企业培训、个人自学相结合。应该建立规范的社会就业培训网络,避免乱办班和求职者的盲目性。要统一规划,系统管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质量。从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出发,考虑“供”、“需”因素,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努力促进培训与再就业的结合,克服以往培训与就业工作相互脱节两张皮的问题,搞好各类再就业培训机构与职工介绍机构和用人企业的对接,进而提高培训后的上岗率。
2.3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重组
下岗再就业是一个社会现象,但它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实施再就业工程要讲究效益,符合经济规律,不能用养人的办法搞被动安置和福利型转移,必须确立以人力资源再开发再利用为中心的社会再就业机制,以此解决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重组问题。建立再就业机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使其充分发挥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长远看,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和企业重组后的富裕人员都将与企业分离,这是大方向。分离的人员必须进入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让市场来选择并确定劳动力的价值,实现市场就业。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就要建立规范的、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性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敏捷、高效、开放的就业信息咨询网络、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这样就能改变职工依靠个人关系找工作的局面,使下岗职工通过正常的渠道解决再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解除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不解决这个问题,劳动力就不可能进入市场自由流动。因此,要以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建好社会保险体系这张安全网。为劳动力合理配置和流动创造条件。
3、小结
从长远看,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和企业重组后的富裕人员都将与企业分离,这是大方向。分离的人员必须进入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让市场来选择并确定劳动力的价值,实现市场就业。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就要建立规范的、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性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敏捷、高效、开放的就业信息咨询网络、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这样就能改变职工依靠个人关系找工作的局面,使下岗职工通过正常
的渠道解决再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立华.再就业矛盾缓解策略刍议[J].统计研究,2000,04:24-29.
[2]孔祥敏.城镇失业与再就业矛盾透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69-70.
[3]赵景峰.当前我国失业与再就业矛盾及其解决[J].经济工作导刊,1998,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