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
(新疆塔城地区电视台,新疆塔城833000)
中图分类号:G22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8-052-02
二十一世纪是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各种媒体重新整合优势、互争高低的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可谓金戈铁马,愈演愈烈。电视人也在谋求一种更贴近普通人的叙述姿态,可以在娱乐节目之外吸引观众。平民化已成为各类媒体争取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一项利器。其中电视作为一种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语言通俗易懂的电子传播媒介,尤其具有平民化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电视新闻也顺应形势,巧妙地运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朴素哲理,以一份“平民意识”,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平实的手法,在增强精品意识的同时,更强调平民意识。
那么,何为平民意识?
这里的“平民意识”,就是指电视记者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电视新闻要体现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一、平民意识应融入记者的整个采访过程之中
多年来,新闻界一直强调“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电视新闻类的节目尤其应以关心群众为出发点,反映群众的意志,以正确、健康的观点激励群众。特别是有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问题,要潜入深层中去挖掘,才能昭示世人,起到论世、警世、醒世的作用。
1.选择平民话题,记录真实生活,记者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
记者要讲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在报道时,以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用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与生计。消解群众疑难,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杜绝口号式的说教,而是将政治、道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化解为日常生活的平常事、平常行为和平常话语,让观众从观察、体验和思考中得到启迪和教育。让观众能从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等多个层次上去产生感悟。从一件普通的小事上去体验深刻的哲理。这也体现了当今电视新闻节目的创作思维和价值取向。
从传播角度说,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只有观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要求我们多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关注百姓生活,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充分履行好喉舌的作用。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政府部门形象也得到了更好的树立。
2.做一名普通的电视观众
受众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是积极、主动的群体,人民永远是电视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电视宣传的根本宗旨。服务不仅表现为一种内容,也应该是一种态度和理念。
“让我们自己看,让我们自己思考”正成为新世纪电视受众的共同心态。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反映生活的东西,需要的是心与心的平等交流。中央台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有这么一句话:她“最怕的是电视受众手中的遥控器”,这说明,接受信息的主动权在受众手里。即使是专家、学者、名人、政要,只要回到家里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也大都回归到普通人的心态上。因而,电视新闻应当平民化,要以平视的观察视角看问题,由此可以缩短电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强化电视新闻独有的亲切感和贴近感。
3.领导形象的平民化处理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惑:把镜头直接对准百姓,当然能体现平民意识,那么把镜头对准领导是否就不能体现平民意识了呢?当然不是。新闻采访的平民视角是指以平视的角度处理新闻,把所报道的事实与所报道的人物与平民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报道会议新闻,不能光报一大堆领导的名字,而应该把这个会议的内容与百姓的工作、生活、思想、情感联系起来,以帮助百姓更好地理解党和政府最新的方针、政策。尽量以平民的视角来看待领导的活动。
政府官员形象的平民化处理,是电视新闻不断追求个体化的必然走向,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的采制过程中,巧妙地对领导形象进行平民化处理,真正成为沟通领导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4.追求人格平等,尊重被采访者
记者的平民意识还应体现在与被采访对象的平等交流上。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这样的场面:记者在和被采访对象面对面时,有意无意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提问题,有时甚至成了“审问”。这是采访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不能体现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是否进行平等的交流,往往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比如,同一个被采访对象,同一个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得不到对方的配合。然而换位记者用了不同的交流方式,却使采访对象向记者敞开了心扉,使记者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这里,记者能否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能否以平常心和平等意识与被采访对象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与被采访者保持人格平等,让被采访者真切感受记者的真诚可信,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并且自觉地换位到被采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感受他们的感受,寻求情感的接近,使双方情感共鸣,从而可以使采访任务完成得更顺利。必须尊重被采访对象,用自己的真诚言行赢得对方的尊重。只有记者把自己放在与被采访者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被他们所接受,从而挖掘出更真实、更有价值的东西。
二、平民意识还要贯穿整个电视节目后期的编播制当中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新闻语言尽量要通俗易懂
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善于运用同期声,同期声是拍摄人物讲话的现场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由于同期声直接来自新闻现场,更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和说服力,新闻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也能一目了然。
2.编辑思想彰显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态度,用激情发现生活,用心力感受冷暖,用良知关注社会,用讯息丰富视野。要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述,还要有细致入微的生活服务。
3.平等亲切的主持风格
运用平实、贴近、交流的语言风格,主持人的以说为主的播报方式的改变,大大缩短了电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节目也变得更有人情味。
4.尽善尽美的制作播出
在电视新闻中,将平民意识与精品意识的有机结合。
从社会属性看,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宣传工具,它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这又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的精品意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广播电视新闻平民意识与精品意识都是同时存在并且对立统一的。广播电视新闻今后的发展在创新的前提下,依然可以遵循这种普及与提高、平民意识与精品意识有机结合的方向。
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媒体在平民意识上做出许多非常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像中央电视台几个纪实性新闻栏目,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乡村发现》以及许多上星台开辟的带着浓郁地方特色和平民倾向的栏目,给有胆识、有正义感的电视记者提供了施展的舞台,他们让老百姓谈油、盐、酱、醋、茶,谈减负,谈再就业,真正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总之,广播电视的平民意识,是对传统电视新闻中存在的“高大全”和居高临下说教模式的叛离,显示出一种对时代、对生活、对观众的尊重,体现着新时期广播电视顺应时代的崭新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