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培训方式变革的思考
罗鹤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写作、实践与培训一道,被称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四根“擎天大柱”。正是由于教育培训对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掀起了一阵阵培训“风暴”。近几年,放眼大江南北,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展望神州大地,专家讲座蔚然成风。毫无疑问,这将大大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十多年了,新课改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于大多数师生心中。“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幸福”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如雨后春笋;“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名,教育成功”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培训的方式应该对接新课改,融入体验式培训。
一、传统教师培训方式极需变革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教师培训,大多采取的是“专家讲,教师听;专家演,教师看;专家说,教师记”的传统课堂讲授模式: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几百人的大会,请了个专家一讲到底,教师如同“收音机”,被动地听讲,被动地笔记。结果是“讲座现场怦然心动,回家途中仍然激动,课堂教学尝试行动,一周之后一动不动。”这样大搞“一刀切”、“一风吹”,忽视了参训教师的个体差异,认为只要传授了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培训讲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作为成年人,遗忘性强,耐久性差,容易分心与走神。很多施训者全然不顾这些特点,理论讲解照本宣科,独霸讲堂,出现“高碳、低效”的培训课堂,便在情理之中了。此外,作为施训者的讲师,如果授课内容抽象、空洞,理论高深莫测,缺乏系统性,讲师个人难以有效驾驭课堂,缺乏幽默风趣或互动技巧,难以提升听课教师的兴趣,只好根据PPT及自身的课程设计思路,一讲到底,讲完了事。
2.参训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作为受训者,具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希望通过专家讲座或进修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水平。但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没有体验到培训的快感和幸福,长期以往便对培训产生了厌倦感,敷衍了事,习以为常。
3.培训举办方的因素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但主办方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不深,对主讲课程的安排过于随意。每次培训过后,主管部门操之过急,缺少跟进与督导,加上部分地区硬件设施等资源的匮乏,现实的教师培训效果打了折扣。
以上诸多问题共同指向教师培训方式的变革。问题也发现了,症结也找到了,那么就应及时采取行动变革教师培训方式。
二、对接“新课改”,注入“体验式”
体验式培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的海上生存训练。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于1971年由美国人戴维·库珀提出的。体验式培训将学习、转变、成长三个环节加以整合,强调“做中学、干中学”及资源共享与应用的重要性,通常通过现场参与、行为学习法、沙盘模拟等,强调情景化教学,注重实效。
这种培训方式将枯燥无味的说教式教育变成富有乐趣的体验活动,符合教师的心理特征,收效明显。具体来说,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实施:
1.建立小组,建设文化,凝聚共识。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竞争、相对稳定的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4-8人为一组,采取“网箱式”座位形式围坐。构建小组机构,选举产生班长和组长等,明确相关规范。各小组拟定并展示组名、组训、组歌等,以此凝聚小组内组员共识,建设小组文化。当然,如果参训教师人数很多,则可以采取主席台上进行部分小组示范,其余教师现场观摩,适时参与互动的方式。
2.规范流程,独学对学,合作探究。告知参训学员授课流程,按照“专家情景导入课题——明确课程目标——学员个人独学静思——对子之间对学帮扶——组内群学研讨”的流程进行,鼓励全员参与,适当调控课堂氛围。
3.快乐展示,精彩分享,即时评价。各小组分别推选代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其它小组进行质疑。要求展示规范,声音洪亮;质疑点评言简意赅,即时评价;全体成员要目光聚焦,注意聆听。
4.整合提升,学以致用,跟踪反馈。要求每位学员围绕“我学习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三方面谈谈个人的收获。先组内进行分享,后选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必须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体会、悟心得,以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培训结束后,主办方必须收集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主讲专家必须加强跟踪督导,以确保培训活动完美收官。
三、培训中注入体验式的几点要求
1.切实转变培训理念,从观念上真心接受体验式培训。国家教育部于2013年5月6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目前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教师培训必须坚持的“八项要求”: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培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为教师提供优质培训的能力;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服务;规范培训管理,为教师获得高质量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2.慎重选择教育培训机构与培训讲师。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首先要进行整体把握,以学校的中心课题或大问题为牵引,针对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做一个全方面的评估,分析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符合需求的培训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并制定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在培训课程的实施阶段,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求,聘请最合适的主讲专家,认真设计课程内容并按照要求进行完美演绎。
3.狠抓训后跟踪督导与评价反馈。每次教师培训实施完毕后,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必须跟踪督查,重点考察课程结束后一些关键的学习行为是否已经融入到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改变与校园文化中,将培训效果及时向专家反馈。同时调研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形成新的培训需求。
综上所述,体验式培训的顺利实施必须有专家的引领,时间与评价机制的保障,课题的带动与典型示范等。因为体验式培训倡导“让培训实践化,让工作学习化,让教学研究化”,并要求能够达成“处处皆学堂、时时可学习、人人是学者”的学堂境界,而且可以引领“打开心扉、吸纳智慧、共同成长”的学术氛围,最终为教师培训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教师进修学校3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