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淑娟李爱华邵卫静金凤霞(即墨市中医医院266200)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73-02
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是疼痛,其治疗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明确诊断后或诊疗过程中,以往我科对患者因骨伤、脱位和手术引起的疼痛多采取西药止痛,虽然能缓解病人的肌体疼痛,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但药物镇痛的毒副作用不可避免。近两年来,作为中医院我们开展了一些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操作,其中就包括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疗法能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起到独到的止痛作用、且无痛苦和毒副作用,我们试用耳穴压豆对126例因骨折、脱位及手术引起的疼痛进行止痛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耳穴压豆的方法对126例骨科疾病疼痛患者实施镇痛,其中男91例,女35例;年龄9~65岁;18岁以下者24例,19~45岁者65例,46岁以上者37例;上肢损伤者42例,下肢损伤者84例;骨折或脱位(主要为骨折)经闭合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牵引等所致疼痛5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疼痛76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神门、皮质下、交感等。主穴为相应骨折部位对应的耳穴,再根据“肾主骨”、“肝主筋”的原理,选用肝、肾两穴。
2.2药籽:采用王不留行籽,选用直径1.5mm大小为宜。
2.3胶布:一般医用普通胶布即可,剪成0.5cm×0.5cm为宜。
2.4操作:将筛选过的王不留行籽1粒放在胶布中央,然后进行耳廓探穴,操作者左手扶患者耳背,右手持探棒,以均匀柔和的压力寻找所需穴的压痛敏感点,然后用75%酒精消毒病人耳廓表面,待干后,再次核对穴位,将王不留行籽胶布对准敏感点贴压好。贴压时要施加一定压力,并按揉片刻,以加强刺激,力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使之酸、涨、痛、热为得气,每日3-5次,为了尽快达到止痛效果,嘱病人或陪护者每间隔每间隔10min重复按压。一般20min内见效,约30min疼痛消失。压豆过程中如又发生疼痛则重复按压,即可止痛,压豆一般夏季1-3天。冬季7-10天更换一次。
3.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显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仍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无效:疼痛不见明显减轻且需使用止痛剂。
本组126例患者中,显效100例。占79.4%;有效24例,占19.0%;无效2例,占1.6%。显效率79.4%,有效率19.0%。总有效率98.4%。
典型病例
例1患儿,男,9岁。因右肱骨髁上骨折伴肘关节脱位而入院,入院后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功能位外固定,术后患儿因疼痛而哭闹,家长要求给孩子服止痛片,我们试用耳穴压豆给患儿止痛。取穴:在耳周的肘穴取穴,又根据“肾主骨”、“肝主筋”的原理,取肝、肾两个耳穴,再取神门、皮质下两个耳穴,经按压5min后疼痛明显减轻,约30min后疼痛消失,为巩固止痛效果,嘱家长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min,第2天换另一耳压豆治疗,经2天压豆治疗,患儿疼痛能耐受。
例2患者,女,57岁,因车祸致右耻骨上下肢骨折而急诊入院。入院时病人脉搏细弱,血压低(90/60mmHg),伴有恶心,主诉右侧骨盆区疼痛难忍,经输液及服止痛药治疗后仍疼痛不止,用耳穴压豆给予止痛。取穴:髋关节穴、肝、肾两穴,经按压约10min疼痛减轻,40min疼痛明显减轻,且无恶心,为巩固止痛效果,嘱病人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穴按压3-5min,每3天更换压豆1次。压豆治疗6天,患者未疼痛。
4.体会
《内经》认为耳与经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人体的十二正经都直接或间接地上达于耳,与耳相通,正如《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按压耳穴,“肝””肾及骨折部位,相应取穴,对骨伤疼痛有明显的止痛效果,只要取穴准确,嘱病人常用手指按压药籽,一般都会有效,只是止痛程度因人而异。
耳穴压豆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易行,疗效稳定,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李志明等.耳穴诊治法.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
[2]古励等.实用耳穴诊治学手册.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宋一同等.头针与耳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
[4]植兰英等.耳穴疗法.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