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探寻语文教学的本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返璞归真,探寻语文教学的本位

29

张书平

河北省邢台市北关街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赋予了更精彩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吹来了清新之风、创新之风,但是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不能忘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学习语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新理念的实施与体现不是在教材的本身而是在教师的自身。本文就如何追求真实、本位的语文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本位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定向的“航标”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体现语言学习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应做到准确、明确、分层和适度。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应明确通过学习此篇课文加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为教学目标。《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有关篇章改编而成的。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是语言形象生动,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成功,是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不可多得的课文。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就应结合课文的特色,把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作为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朗读,加上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形象的人物刻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引发学生对水浒的兴趣。

二、坚持文本教学

要从根本上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探索语文教学的本位,必须坚持文本教学。文本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教师越来越忽视文本教学的运用。很多语文教师对课文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漠视课本,用热闹的课堂讨论代替学生的潜心阅读。教师忽视课文的这一误区,将会弱化课堂教学中阅读课文对学生理解全文、积累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

文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文本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目的,同时文本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应更注重课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的教学中,课文中有一句话:“面积不大的藏经洞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一共六万多件。”这个句子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对于点出本文主旨意义重大。此处就应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我问学生:“此处为什么要用‘曾’,这说明了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因为现在这些瑰宝已经不在莫高窟了。”我继续提问:“为什么现在不在莫高窟,它们去哪里了?”大部分学生在片刻思考后还是没能回答出原因,此时我恰好利用这个时机引出本篇课文的深刻内涵:封建专制王朝的落后制度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莫高窟的艺术瑰宝被外国掠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莫高窟》这篇课文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可在教师示范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全文。朗读课文对于语文课堂的文本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朗读本篇课文时,应在课文的前半部分采用自豪和高昂的语气,在后半部分则应采用憎恨低沉的语气和酝酿惋惜的情绪。

以上《莫高窟》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原文,利用课文中的细节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把学生的困惑作为教学资源。这样,不但突破了本篇课文的学习难点,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展实践活动是关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牢牢抓住读思练环节,并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读思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会运用和创造语言。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品读词语,在朗读课文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一文体现的是送别朋友的不舍情感,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比如,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或亲人?在送别亲朋好友的时候,大家是什么心情?”学生有的回答“难过”,有的回答“舍不得”。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

四、提倡人文教育,随文渗透

新课标理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一理念强调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捕捉文本中的人文资源,做到教书育人。的确,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是教育人的极好素材。例如语文课中有着数不清的人物,即有智慧的人,有愚昧的人,有伟大的人,有渺小的人。有勇敢的人,有胆小的人等等。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导致了语文教育要有“认识人”的任务。就在学生认识人的过程恰恰能够对学生言行、品格、人性等方面进行陶冶、感染或借鉴,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出一个真实的我。又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有情,人更有情。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渗透了作者真挚而浓厚的情感;如《梅花魂》表达了主人公深深的爱国之情;《荔枝》体现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桂林山水》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赞美之情;《圆明园的毁灭》流露了对侵略者愤怒之情等等。教师就可利用不同的文本引导学生“披文人情”,理解课文蕴涵着的情愫,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这样每位学生心灵得到熏染,思想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最终使之做生活的有情人。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要教师充满爱心,就能充分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理念灌注实践、引导实践;实践检验理念、孕育理念。我相信,课标理念一定会像一汪活水,源源不断流入每一节语文课中,也一定会似一股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每一位教师、学生的心田。追求真实、本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