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361004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改善效果。方法对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脑梗死患者后心理护理干预后3个月后,焦虑、抑郁患者的HAMD、HAMA、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O.05)。结论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心理和身体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onAnxietyandDepressionPatientsafterCerebralInfarction
HongMiao-ping
(ZhongshanHospitalofXiamenUniversity,FujianXiamen361004)
Abstract:Objective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onanxietyanddepressionpatientsaftercerebralinfarction,andtostudythe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onanxietyanddepression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84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routinenursinggroupand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group,theeffecBy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anxietyscale(HAMA)anddailylivingability(ADL)toevaluatetheeffects.Results:Theanxietyanddepressionpatientsaftercerebralinfarctionwith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forthreemonths,HAMD、HAMA、ADLscoresweresignificantlysuperiortotheroutinenursinggroup(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anxietyanddepressionpatientsaftercerebralcerebralinfarctionsymptoms,improvequalityoflife,promotepsychologicalandphysicalrehabilitation.
Keywords:Cerebralinfarction;Anxiety;Depression;Psychologicalnursing
目前,脑梗死已成为我国常见脑缺血性疾病之一,年发病率近0.1%,特别是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增患者100多万人[1-2]。由于绝大部分脑梗死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需长期卧床及他人护理[3],因此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症是常见的并发症[4],据统计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症发生率达到50%-70%[5]。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症轻者表现为日常生活忧郁烦闷、情绪低落,重度患者则常常以极端方式来摆脱痛苦[6],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7],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和负担[11]。患者在面对脑梗死突发疾病时不仅仅仅是面对疾病的痛苦,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也带来影响。现代医学护理模式已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与身心整体结合护理,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危害极大[8],因此,如何缓解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已成为当代医学护理重要课题之一[9]。本文对84例脑梗死焦虑、抑郁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研究,并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心理改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对象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治疗的住院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经核磁共振或头颅CT确诊的脑梗死患者;②入组患者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标准,HAMD评分〉14分、HAMA〉7分;③家属及患者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无监护人或无法配合者;②已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患者。
通过筛选共确定研究对象84例,其中男41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10±4.33)岁,中专及以上学历23例,中专以下61例。
对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采用软件随机分组并进行编号,分组方案经伦理委员会通过,A组为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为心理护理组。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均由心理学护理专业人员进行,两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心理护理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效果评定。其中常规护理组A与心理护理组B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与文化程度方面经统计和t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P〉O.05),即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试验组组间无差异,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法:①心理认知护理:采用疏导性语言及专业的医学知识对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开展脑梗死疾病方面的认知,并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消除患者烦闷、低落情绪,放松心情。同时通过认知训练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心理认知护理每周3次,每次30min。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沟通分析患者焦虑、抑郁原因,是否患者因对疾病的恐惧还是因护理、经济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焦虑、抑郁。根据患者引起焦虑、抑郁的原因,制定详细的心理护理计划,并实行一对一及时地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正确引导患者宣泄、消除心理压力。同时通过观看疾病知识视频和疾病宣传册,引导患者面对疾病的正确心理状态,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每周2次,每次30min。③心理支持治疗:对患者不同的抑郁反应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期,患者及家属较为急躁、紧张、不安,同时缺乏护理知识。这时心理学护理专业人员采用安慰、倾听、鼓励的方式,讲解成功康复的病例,心理疏导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稳定期,患者面对自身疾病多为忧郁、烦闷、情绪低落,这时心理学护理专业人员加强鼓励和安慰,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情绪,使患者重新认知自己,提升患者自信心,并鼓励患者积极锻炼肢体功能。在恢复期,患者对自身多为抱怨及对肢体功能锻炼的抵触,易激动,控制力较差。此时,心理学护理专业人员在了解患者心理的同时,通过听音乐、陪同户外活动以及患者的爱好等娱乐活动,消除患者压抑情绪,锻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支持治疗与肢体锻炼每周2次,每次1h。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症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积分,评估心理干预治疗效果。
效果评定按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减分数进行评判。评分减分数计算公式:减分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进行t检验。本研究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进行分析,P〈O.05表示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O.01表示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表评分分析
从表3可知,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B患者的ADL评分下降值明显高于A组,效果显著优于A组(P〈O.05)。在1个月后的ADL评分中,两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O.05)。在2个月、3个月的ADL评分中,心理护理组B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A(P〈O.05)。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对患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3结论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忧郁、烦闷、情绪低落,对生活悲观,不配合医生的治疗,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和负担。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发生主要由神经生理学机制和社会心理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与患者的心理、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均存在关系[10]。在综合因素下若不及时的治疗,会加剧患者疾病恶化,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在护理学中心理护理已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提升患者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康复[11]。
李玲等120例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的调查研究中得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和治疗中,在药物治疗、生活护理的同时,应对患者的精神因素进行心理护理与治疗[12]。本文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O.05),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心理和身体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心理干预的关键是找出患者抑郁焦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应对脑梗死后患者给予相应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是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康复训练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孔令峰,卢艳丽,彭超,等.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16-17.
[2]徐玫.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4,10(2):288-289.
[3]刘君文,脑中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实践[J].医药管理论坛,2013,30(3):45-48.
[4]吴珍英.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6(2):11-16.
[5]陈再文.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120-121.
[6]高福荣.心肌梗死病人心理护理新进展[J].心理医生月刊,2012,19(6):103-104.
[7]刘亚萍,陈映琳,许丹丹.10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7):1554-1557.
[8]张丽华.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8(2):589-589.
[9]李玲,冯春英.120例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6):81-83.
[10]李丽,李静,王丽国.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干预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8):93-94.
[11]杨玉蓉.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15-216.
[12]李玲,冯春英.120例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6):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