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王秋萍

王秋萍(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810007)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319-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根据不同的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特殊药物治疗时的病情观察及药物反应的观察。结果37例患儿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关键词】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人血丙种球蛋白护理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紊乱,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是小儿时期血液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为主要表现。由于血小板过低可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短期内提高血小板计数,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的关键,我院血液科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共计37例。现将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7例,均符合ITP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4例,女13例,最小5月,最大7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出血和瘀斑,伴有鼻出血7例,牙龈出血5例,球结膜出血2例。入院后查血小板计数≤10*109/L,行骨髓象检查,均符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

2治疗方法

给予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剂量为400mg/(kg/.d),静脉滴注连续5天、联合地塞米松0.5mg/(kg.d)连续5天后,地塞米松改为口服强的松,辅以抗感染、对症等药物治疗。结果临床出血症状24—48h均得到控制,未出现新的出血倾向。

3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情绪紧张、焦虑,年龄较小的患儿面对陌生环境、穿刺疼痛等出现恐惧心理,表现哭闹不安、烦躁、不配合,护士应耐心对待患儿,给予安慰及鼓励,争取患儿的配合,针对年长儿及家长应多与其交谈,介绍已治愈的病例,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情绪及急躁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3.2一般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应卧床休息,婴幼儿避免剧烈哭闹,以免加重出血或发生

颅内出血。床单位应清洁干燥平整,患儿宜穿宽松、柔软、棉质衣服,限制剧烈活动,以免意外受伤。告诫家长禁用热敷及揉搓患儿出血部位,发热时禁用酒精擦浴,以免引起皮肤出血。穿刺后要延长按压止血时间,静脉采血禁止在股静脉取血,尽量避免肌肉注射,以免引起深部血肿。患儿应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坚硬刺激性食物。

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经常检查皮肤出血点及瘀斑的部位、增减变化,如有口腔出血,应保持口腔清洁。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薄荷油涂擦,出现鼻出血时,尽量让患儿安静,冷敷鼻部及额头,并用棉球填塞止血,大量出血时,给予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便血情况并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次数及性质。随时观察患儿有无头痛,嗜睡或烦躁等症状,婴幼儿有无哭闹不安或尖叫等颅内高压的表现。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

3.4用药护理人丙种球蛋白为生物制剂,在输注过程中,应严格按治疗原则,精确掌握药物剂量、滴速、配伍禁忌,使药物达到最佳的疗效,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前室温下放置30min,避免输入后温度过低出现寒冷、输液反应等不适。不与其他药物混合,并在输注丙种球蛋白前后用5%GS或.0.9%NS冲管,输注开始至1h注意观察有无恶心、瘙痒、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此反应与输注过快或过敏体质有关,所以输注丙球开始30min内应缓慢滴注0.6-1.2ml/(kg.h),若无不适,可增加到2.4ml/(kg.h)并注意观察反应,如连续输注,第二瓶起滴速可增加到4.8ml/(kg.h)。在输注过程中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儿有无发热、寒战、皮疹等症状或胸闷,出冷汗、面色苍白、心率过速等心衰表现。出现以上情况应停止输注,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升高血小板数计数,加药时药物剂量要准确,口服给药时,避免少服、漏服,并注意观察激素的副作用。如应激性溃疡、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

3.5预防感染患儿住院期间病房应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室居住,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病房每日循环风紫外线消毒病房30min,减少探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4小结

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出血性疾,发病急、病情重,常伴有皮肤瘀斑、口腔粘膜出血、鼻衄,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提高血小板数,是预防出现大出血的关键。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血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含正常人体血中存在的多种抗体,能抑制自身抗体的发生,有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人丙种球蛋白作用机制为竞争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结合,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e受体,使血小板破坏减少,从而快速提高外周血小板达到止血目的。由于人血丙种球蛋白是生物制剂,可出现血清学反应及其他不适反应,因而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做好饮食护理,防止叉感染,预防病情复发,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及家长增强保护意识,防止外伤,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修订草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4(7):441.

[3]宋丽妹,姚霞.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ITP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5,11(22):3223-3225.

[4]孙琛.临床用药大全.上海: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