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对民办本科院校转型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4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对民办本科院校转型的启示

康亚华

康亚华三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依赖于其运作成熟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民办本科院校应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充分发挥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借力企业建设双师型队伍;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学生评价的实践性。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民办本科院校;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382-03

Theinspirationthat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ofGerman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forPriv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development

KANGYa-hua

(Officeofteachingaffairs,SanjiangUniversity,Nanjing210012,China)

Summary:Mature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veeducationmodeistheimportantreasonsthatGerman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rapiddevelopment.Privatecollegeshouldlearnfrom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German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optimizethestructureofsubjectstructurebasedonmarketorientation,promotethereformofpersonneltrainingmodeactively,carryoutteachingactivitiesjointlywiththeenterprise,strengthentheawarenessofsocialservice,provideenterpriseswithscientificresearchservice,givefullplaytotheflexibilityofemploymentmechanism,builtdoubletypeteacherswithenterprises,adheretotheability,emphasizestudents’practicalevaluation.

Keywords:German,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Priv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适应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已是民办本科院校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德国现有大学生260万,其中,综合型大学有167万,占整个大学生数量的2/3,应用技术大学学生是88万,只占大学生总量的1/3,却培养出了2/3的工程师;1971年到2000年之间,综合大学增长的幅度是118%,而应用技术大学则高达173%,被认为是德国近年来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高等教育最大的亮点和增长点[1]。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校企合作,其运作成熟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对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民办本科高校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产业升级以及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的发展要求,顺应高教改革趋势,以培养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

(一)转型是民办本科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由之路

在当今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人们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经济子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毫无疑问,这必然要求经济子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匹配程度也应当越来越高。因此,任何一种社会的体制都必须以经济体制为核心、为基础,都必须与经济体制相协调”[2]。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增加,社会职业岗位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高等教育必然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与产业结构调整,使自身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而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民办本科高校,必然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二)转型是民办本科高校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却又是事实,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并存,凸显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统计数据显示,在农业领域,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中国是0.6%,美国24.6%,制造业中国10.3%,美国30.6%,交通业,中国10.8%,美国27.1%,商贸业11%,美国28.6%[3]。根据这组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是过多、过剩,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究其根源,其实是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问题,即高等教育以学术型为主导的,而职业技术类型教育严重匮乏。

面向市场,推动高等教育分类改革,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以符合市场对人才质量,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对接,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政府要“积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与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调整,响应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号召,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的必然选择。

(三)转型是民办本科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与公办地方本科高校相比,民办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更为迫切。由于公办院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办学特色较为明显,社会声望相对较高,加之学费比民办学校低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公办高校,甚至一些公办高职院校也对民办本科高校形成压力。尽管民办本科高校在学校规模上尽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办学效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因办学时间短、办学资金有限等原因,在高等教育市场上缺乏有效的竞争力,招生的层次相对较低,教学、科研水平的发展也收到影响,严重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众所周知,民办本科院校的整体收入几乎完全依赖学生学费收入,换句话说,学生数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的收入,生源下降,严重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根据人口出生率,高考18岁适龄人口的最低点尚未到来,下跌趋势还将持续到2018—2020年前后[4],也就是说,高校生源减少的危机并未真正解除,民办本科高校对面临的生源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面对日趋严峻的生源挑战,转型是民办本科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民办本科高校只有摆脱传统的学术型办学定位转变为应用技术型,全面深度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中,培养应用技术技能人才,才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长河中一泓不息的清泉。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特色分析

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德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不断升级对技术创新和生产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当时西德传统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技术革新的需要,应用科技大学应运而生。应用科技大学学制规定一般为4年,授予学士学位,也有很多应用科技大学有硕士授予权。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是随着企业需求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联合培养人才。

(一)专业设置面向当地行业企业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当地行业企业,来设置专业。如:不伦瑞克/沃芬比特尔应用科学大学设有车辆工程专业,为所在地区(其中一个校区在大众公司总部沃尔夫斯堡)培养汽车行业的工程师;奥登堡/东弗里斯兰/威廉港应用科学大学所在地区航海业和造船业发达,该校也设置了相应的专业[5]。

再如,北京一家医院在代根多夫设立了一个诊所,主要开展中、西结合的健康保健,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即与之商谈合作开设健康护理方面的专业,学生在代根多夫学习西医护理,到中国来学习中医保健[6]。

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行业性的特征,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保证了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接,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企业参与教学活动

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一个亮点。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践学期、项目教学、毕业设计和学术旅行。企业是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的主体,在企业中学习是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为实践教学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实践学期的专业实习是应用科技大学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应用科技大学教学活动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实习期限各州规定不一,但一般为2个学期,而且实习过程中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实践学期一般在企业中完成,由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执导,旨在通过实践学期加深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是结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项目设计的题目来自企业,并与企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从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制作到作品展示的整个实战过程,并撰写项目设计论文[7]。

(三)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

应用科技大学基本上都进行科研,与综合性大型的科研不同,其科研通常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科研经费,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在生产实践和技术开发中的相关问题。

应用科技大学的科学研究具有应用性特征,旨在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科研实力最强的应用科技大学之一——亚琛应用科技大学为例,其科研既致力于基础科学的变革,更热衷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其8个研究机构大都以应用研究为主,可以支持大学优化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和实验,以及使学生参与研究项目[8]。

(四)教师与企业联系紧密

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首先,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资格来看,对教师要求很高,特别是实践能力方面。以教授的聘任资格为例,除了与综合大学共有的条件外,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还要求“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五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三年在高校以外的领域里工作,做出特殊的成绩[9]。相关行业企业经历,是应用科技大学教授聘用的条件之一。

其次,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还从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中聘任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由于这些兼职教师来自企业,因此能够将生产实践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展现给学生,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与技术进步的融合。

可以看出,由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其师资队伍具有明显的“双师型”特征,对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企业参与学生学业评价

与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一大特色,即是企业人员参与学生学业评价,重视实践能力评价。

应用科技大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考试、鉴定、毕业设计答辩等。实习是应用科技大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故实习期间的评价也很重要,而实习期间的评价主要靠企业指导人员或带班师傅的鉴定和企业出具的证明来进行。

应用科技大学学生的毕业答辩,也有企业人员参与。学生在全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完合格之后,进入毕业设计,最后通过由教师和指导人员组成的答辩会。

学生的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规定是3个月以上,主要在企业里结合实际任务来完成。应用科技大学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程度相当高,据统计,在许多专业,特别是工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课题来自企业,并在企业中完成的占60%~70%[10]。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等每个环节,其运作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推进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的地域性特色,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民办本科院校要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紧密结合行业企业来建设专业的经验,专业建设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每个专业的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方向,主动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面向行业企业和实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设立两个实践学期,切实强化实践教学,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二)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开展教学活动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地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保障。民办本科院校要向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学习,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切入点,强调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加强与周边企业合作,校企联合开展教学。

开展项目化教学,延长企业实习时间。民办本科院校要大力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除了与大型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之外,民办本科院校还要更多地关注周边的中小型企业,力求与这些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延长企业实习时间。

健全学生实习实训制度,构建有效的学生实习实训监督机制,保障学生实习的质量,也是摆在民办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问题之一。因此,应学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加强学校相关制度建设,明确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对企业的激励制度;设立学生实习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等帮助。

(三)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很强,教授经常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企业提供应用性科研服务的同时,又能够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民办本科院校应效仿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做法,与研究型大学错位发展,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应用性科研,主动为企业服务,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尤其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树立主动地、全方位地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积极与企业的科研,既可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拓展学校的科研与教学功能,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到课程教学,推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增强专业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科研成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源泉。

(四)充分发挥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借力企业建设双师型队伍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队伍具有深厚的实践背景,面向应用的特征十分突出。民办本科院校若要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将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需吸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做法,借力企业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民办本科院校要提升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一方面,要建立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以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时跟上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发展的步伐。同时,要改革教师职称评聘指标体系,将实践教学能力纳入其中;建立企业技术骨干人员聘任制度,完善校外兼职教师聘用评价机制,等,努力构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五)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学生评价的实践性

让企业介入学生学业评价,使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一大亮点。民办本科院校宜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做法,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吸收企业人员参与评价,强化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性。

除了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延长实习时间外,民办本科院校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积极采用情境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建立健全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方法,强化实操作能力评价,重视企业指导人员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强化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姜锋.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工程师摇篮[N].中国教育报,2014-5-7(02).

[2]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

[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做职业教育[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40322/n397039059.shtml

[4]陈志文.深层次生源危机倒逼高校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6-9(02).

[5]徐理勤.现状与发展——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60.

[6]张磊.“双元制"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延伸与创新——以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92-95.

[7]徐理勤.现状与发展——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66.

[8]逯长春.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方式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0):92-95.

[9]徐理勤.现状与发展——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36.

[10]张庆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我国应用型本科的比较研究[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8):31-3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之策略研究——基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视角》(编号:2015SJD242)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全方位、深层次”专业改革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0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康亚华:三江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