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红(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741018)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7-045-02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各种压力不断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公务员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特殊群体,无疑也面临着如何调整心理平衡和注意心理健康的客观事实。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保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国家公务员不仅要有完成本职工作本领和健康的体魄,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公务员应增强身心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加强自我心理养护,促进身心健康。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内涵
1、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这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安全安宁。"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躯体的生理、精神心理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的适应力这三个方面的含义。
具体地说,健康是身体健康,躯体上没有疾病,能从容地担负起日常工作和生活,还感觉不到疲劳和紧张,正常地休息与工作;心理健康,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不因小事耿耿于怀,精神饱满,情绪稳定,能自我控制,反应问题灵敏及善于观察等;社会适应能力健康,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随遇而安,很好地参加社会各方面的活动。
2、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出诠释。大多数学者主张应以人的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标准,而不应过分重视个别症状的存在。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对心理健康下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感情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更多的是指个体保持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以及平衡的心理状态。
3、什么是公务员心理健康
公务员心理健康就是指公务员在实施目标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优化的心理过程。
二、公务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心理封闭。公务员心理多戒备,调查显示:不低于70%的公务员不愿意袒露心迹。
2、缺乏工作兴趣。调查显示:30%的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40%的公务员认为工作没有多大意义;50%的公务员时常倦怠;70%的公务员缺乏应有的工作激情。他们中不少人往往是拿着稳定的薪水,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撞钟度日,得过且过。
3、心理健康水平低。乡镇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老百姓;市、县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仅仅相当于社会一般人群。
4、消极情绪。调查显示:34.5%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倾向,其中:重度为3.46%、中度为9.9%、轻度21.30%。情绪表现:抑郁、焦虑、沮丧、愤怒、烦闷、悲观、怯懦、浮躁、自卑、孤独、多疑、自恋、贪婪、偏执、恐惧、敏感等。
(二)成因
1.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公务员过分强调克制、忍耐,回避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认为心理问题完全是性格上的软弱、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同时不少公务员对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心理健康的知识知之甚少,对谈论心理问题往往是羞于启齿,有时甚至会故意掩饰自己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心理疾病又比较隐蔽,不如身体疾病那样易察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2.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慎独和内省,不主张个性的张扬,谨小慎微,服从权威,有形无形的培养了人们的权威意识和保守依赖的心理。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贬抑自我的特征,中国人做什么都必须说成是为了别人才有合法性。这些传统文化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当明显。这对公务员心理问题的及时矫正非常不利,它不仅不能对心理疾病防微杜渐,还使人盲目否认、压抑自己的内心痛苦,从而带来更大的心理痛苦。
3.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目前政府部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务员改革中实行的竞争上岗制、问责制、公开选拔制等措施给公务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应该说,压力的产生对人适应环境是有利的,适度的压力是动力,但压力过分强烈或长时期得不到缓解,一旦超过了个体的应付能力,就会产生多方面不良后果,是形成心理适应困难甚至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4.人际关系困扰
当前很多公务员受困于工作环境中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部门利益分配、分工合作、职位升迁的阶段,为了让利益天平倾向自己,公务员之间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在互相竞争的局面下,公务员之间表现出较强的戒备心,出现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的感觉,干起工作也是缩手缩脚。公务员如果长期处在这种信任度低、猜疑不安的工作环境中,容易感到精神压抑、心情苦恼烦闷,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5.非理性的认识方法
公务员在仕途上、工作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甚至遭受某些挫折和失败。对挫折的理性的认识方法能使公务员产生积极的情绪,而不理性的认识方法常常使公务员陷入某种认识误区,以致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有些公务员仕途顺利的时候春风得意,而一旦在升职的过程中落选就把失败人为地夸大,视为不可逆的,从而丧失工作热情,对自己前途失去信心。
三、公务员心理健康调适
1、正确看待压力
遇到困难,产生压力,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的重要机会。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那么理性地沟通解决。无法解决,也可放平心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从正面激励自己,不仅会平息压力带来的紊乱心情,而且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2、管理好时间
工作压力的产生往往与时间的紧张感相生相伴,因此,公务员应学会时间管理,把重要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否则,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压力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心上。应对压力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精力,把工作安排好,把今天的工作做好。
3、管理好情绪
主动管理、分析、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重视业余生活,听音乐、聊天、运动、做家务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好方式。关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一些自我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想象、白日梦等。
4、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社会交往是正常人的一项基本需要,交往能传递感情,满足人的社会与精神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取得事业成功和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消除办公室的"精神污染",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每一个人在集体中都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学会与周围的人群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和工作。
5、改善态度与认知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们可以用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方法来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艾利斯用"A-B-C"模式来描述这个过程。A表示引发的事件;B表示对事件的信念、态度和评价;C表示情绪后果。造成人们产生某种情绪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他对事件的消极评价。因此,公务员在遇到奖惩不公、岗位不适应等事件时,要注意正确评价应激事件。可以遵循这样的程序:第一步是找出消极的非理性认知,理性想法是健康的,非理性想法是不健康的;第二步是与非理性认知展开自我辩论,驳斥非理性想法;第三步是得出理性信念,学会理性思维。
6、提高公务员个体的心理素质
公务员加强自身学习和调节,是形成健康心理的个体基础。社会的进步要求公务员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个性。要具有开放的思想意识,放下架子,改变旧观念,养成及时"打理心情"的好习惯。在需要打开"心结"的时候,自觉地找心理医生咨询,善于把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良好精神状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7、积极寻求心理帮助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和知识来帮助来访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排遣各种负性情绪、调整心态、调适行为、恢复正常心理行为的一种专业技术和手段。广大公务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辅导与调整,长期压抑会导致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影响公务员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及时为公务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他们提供心理倾听、心理宣泄的平台,改变他们的认知观念,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掌握自我防御机制和应对各种心理挫折的科学方法,提高不断心理调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