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江武(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214400)
【摘要】1.观察对象收集58例室性早搏(辩证属心悸痰火扰心证者)。2.治疗方法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基础方:黄连6g,制半夏12g,陈皮6g,茯苓10g,竹茹10g,枳实6g,石菖蒲10g,炙甘草3g;均采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颗粒剂,每日1剂,温水冲泡后分2次服。每2周为1疗程,观察3-4个疗程。3.结果总有效率达89.7%,其中显效率15.5%。4.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食肥甘厚味等不良饮食习惯易酿生痰热,痰火扰心所致心悸越来越多。笔者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之痰火扰心证共58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室性早搏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34-69岁,平均53.4岁;合并冠心病者1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3例,合并高血压者33例,合并睡眠障碍者9例。
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经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室性早搏者。
1.3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入选患者均为痰火扰心证;症见:心悸,纳呆,口粘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4排除标准
年龄大于等于70岁者,有心肌梗死病史者,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有严重消化道疾病者,有不明原因或心源性晕厥史者,动态心电图提示有反复室速者,及精神疾病等其他不能配合者。
1.5治疗方法
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基础方:黄连6g,制半夏12g,陈皮6g,茯苓10g,竹茹10g,枳实6g,石菖蒲10g,炙甘草3g;热像尤甚者,加黑山栀10g;脾虚明显者,加党参10g木香6g;腹胀便干者,加厚朴6g制军6g;也难入寐者,加远志10g伏神10g;伴胸闷胸痛者,加全瓜蒌10g薤白10g,气滞时欲太息者加柴胡6g,郁金10g。均采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颗粒剂,每日1剂,温水冲泡后分2次服。每2周为1疗程,观察3-4个疗程。对所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按相关临床指南给与必要的西药治疗。
1.6疗效判定
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室早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ECG示<5次/分,DCG示<30次/小时)。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室早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2结果
显效9例,有效43,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9.7%,其中显效率15.5%。无效患者中,2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例冠心病、高血压患者,1例为严重睡眠障碍患者。
3体会
室性早搏是最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医辨病多属“心悸”范畴,本病病因纷杂,外邪侵袭、七情所伤、饮食不节、素体亏虚均可导致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病机有本虚标实两端,本虚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有痰火、水饮、瘀血等病理因素。清?张秉成《成方便读》曰:“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故有惊悸之状。”今时之人,饮食无节,多嗜肥甘厚味,易致内生痰湿,郁而化火,痰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宁而发为本病。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廷珍《六因条辨》,全方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生姜组成。方中黄连泄心火,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消痰,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生姜和胃止呕,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效。笔者在原方基础上去生姜,加石菖蒲豁痰、安神。《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菖蒲醇提物的水溶液和菖蒲油对心脏有抑制作用,降低蛙心收缩频率和幅度,其中β2细辛醚作用强而持久,非挥发成分通过对异位节律点的抑制作用而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亦有人认为菖蒲油有奎尼丁样作用[1]。黄连所含的小檗碱可显著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及有效不应期(ERP),增加ERP/APD比值,从而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2]。半夏同样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3]。甘草中含有的甘草次酸钠能对抗氯仿诱发小鼠室颤、对抗氯化钙引起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也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心率加速作用,并认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和心脏β受体功能有关[4]。
参考文献
[1]陈俐,廖卫平,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2,30(4):75-78.
[2]房辉,汪晖,李泱等,小檗碱对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18(5):308.
[3]王志强,李炳超,半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65-67.
[4]于辉,李春香,宫凌涛等,甘草的药理作用概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