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

王玮王旬

王玮王旬

(绥化市委党校,黑龙江绥化15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祖国科教事业的日益兴旺,使得人们对于经管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这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内容都将迎来严峻的挑战。如今人才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学生们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学,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笔者从事经管类本科教育多年,针对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建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综合的考量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知识经济;教学改革;经济管理

在上一个教育还没有广泛普及的年代,流传着一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而如今,我们的国家日益昌盛,人人都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时代的主题也在改变,今天的我们倡导的是:知识创造财富。个人财富的积累,国家经济的发展等都是以知识素养为前提而建立发展起来的。知识时代社会竞争激烈,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为成为层次高,素质优的新一代经济管理类人才,不仅应该很好的掌握课本内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起良好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不应该在遵循传统的教育方法模式,应把教育重心转移到培养个人素质能力上来。

1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最近几年国家经济的发展,经管类人才在社会上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所以近几年本科报考经管类专业的人数逐年上升,但由于人数过多,致使人才教育质量降低,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的根本,进行解决。

1.1共同趋性。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人才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现在很多本科教育机构,对于经管类学生的培养理念仍然停滞在十几年前,老的教学方式,老的授课内容,使得专业人才不能从根本上与社会发展同步。这种许多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许多学校都大同小异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模式、多样化的需求来说是很不相适应的。

1.2定位偏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那个时代的从校园走出的经管类学员可谓国家的专门人才,很多肩负起中人并且获得不菲的个人收益,所以人们在思想头脑当中就潜意识的把经管类人才作为一个黄金群体对待。许多年来,时代在变,可是高级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当前需求已经不相符合。如今,毕业生成为高级管理专门人才的机会比较少,而且还自恃高级专门人才的身份,不肯屈尊俯就那些求贤若渴的中小型企业,而对那些贤才能人堆积如山的高级管理部门趋之若鹜的话,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误导。

2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匡正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树立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

2.1高素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应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获得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生长机制,其中的关键是创新,在创新中确立发展和生长点。

2.2强能力。面对知识在数量上的迅速膨胀、知识老化周期的缩短、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等挑战,在加强基础理论和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有效地驾驭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3宽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加强知识融通与迁移的能力,这与专业的深层训练相结合,将增强人才对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要求的适应性。

2.4创新性。经济管理教育的创新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创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2)培养创新人才。培养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经济管理教育重要的关注点,目的是使学生更容易就业。(3)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经济管理教育要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知识创新,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新体系。

只有通过教育核心理念的创新,我们才能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3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

3.1教学改革新理念。

3.1.1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因此,(1)教育应突出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强调可操作性和实践能力。(2)教学应突出与社会及市场需求相挂钩,加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社会及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要不断帮助学生拓展自主研究的新领域,教学上倡导探研型教学。

3.1.2灵活选择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现实生活,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1.3吸收生活素材、充实教学内容。应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有益素材,补充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充实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对社会实践、生活实际的科学认识。

3.1.4授人以渔、激发创新。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同时,教师的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3.1.5学以致用。应加强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学以致用,加强实践环节的作用,锻炼推陈出新的能力;不仅要掌握信息,还要利用信息,迅速发现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

3.1.6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2教学改革可采取的措施。第一,在教学上采用了探研型教学,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图书资料,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自己选题并设计研究方案,引导学生在思维上创新;第二,在课堂讲授上,请在读博士生结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向学生介绍相关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思路及方法;第三,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统计知识在现实工作中的应用,补充一些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充实课堂教学;第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组合成立科研实践小组,并给每个小组配备一定研究经费和一名在读博士生协助小组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第五,鼓励各个科研实践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研实践小组讨论,通过自身团队的努力解决科研实践遇到的问题;第六,学期末要求各个科研实践小组结合所研究的实际问题,通过写实践报告,总结自己的体验和心得,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平,王晨.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2):68-69.

[2]刘沫,陈海宁.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实现人才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52-54.

[3]陈启杰.中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之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梁艳春,罗辉.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3(3):20-211.

[5]胡求光,过国忠.匡正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J].发展研究,2004(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