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悟”性的培养
田泽珍重庆市万州白羊中心小学404022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倡“悟”无疑是使语文教学走上正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悟”语文阅读
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一种是审美的方式。科学的方式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分析方式,而审美的方式是一种直觉的非理性的整体把握的方式。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一种审美直觉的方式,即“悟”的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更着重于对语言应用的学习以及对语文人文内蕴的吸纳,而不是重于对汉语语法的分析。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的形成需要“悟”,文章之人文内蕴更是“非悟无以言其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倡“悟”无疑是使语文教学走上正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悟”是以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它不借助于严密的逻辑思维程序,它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通过感性直觉直接达到对理性本质内容把握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中“悟”的心理过程可简单描述为:阅读对象刺激阅读主体潜意识中“意念系统”,在强烈的碰撞、交流中,主体潜意识意念经过“无意识推理”进入显意识层,主体与客体默然契合,形成“意念领悟”,完成悟的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去“悟”?
—、经验积累是“悟”的前提
“悟”是理性与感性、“渐修”与“顿悟”的结合,丰富的理性与感性经验是悟的前提。正如古人所说“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自然、社会,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探究、思考、磨砺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观念、在情感价值趋向。要增强语文能力,首先要大量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何领悟的能力,感悟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方面奥妙这些感性、理性经验,情感、观念的价值趋向将构成“意念系统”潜伏在学生的潜意识层,为学生的开“悟”打下基础。
二、情感是悟的动力
“悟”的过程是不借助于逻辑分析以感性直觉把握对象内蕴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处于休眠状态的潜意识“意念系统”需要情感激发,以形成强烈的阅读冲动,主体对客体的“意念领悟”要求主体之情融于客体之情,在二者之碰撞交流中,以达默然契合,实现主体对客体的心领神会。“情”贯穿于悟之始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调动、维持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注意煽情、导情。很多文章看似写景、写事,实则写情。其次,要注意融情。这样,学生完全沉浸于文章的意境中,读者之情与文章之情水乳交融,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学生自然会领悟到文章的内蕴。
三、想象是“悟”的关键
阅读主体的“悟”是对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把握。因此必须通过想象方能捕捉到文章所隐含的深情远意。联想与想象具有极大地跳跃性,自由性,它能迅速的在主体记忆中去搜寻与阅读对象的切合点,使主客体之间默默契合而达到悟入之境。因此,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
四、“悟”入之门
由于“悟’’是以直觉整体把握对象的,因此很多教师觉得它难以把握,不易应用于教学实践。其实不然,“悟”也是有路可寻的,这里介绍几种悟入方法。
(一)整体悟入法
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对象,从整体上去捕捉文章的情思意脉,整体悟入法需从情景入手,具体操作程序大致为:营造情景_置身情景_情景交融,翻然领悟。
营造情景:指阅读活动前,教师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个与文章内容情调一致的情景,奠定情感基调,为主体情感激发做出正确的导向,使主题情感与文章情感基调保持一致,为主体置身文中情景奠定基础。前面所列举的几种煽情的例子可做借鉴。置身情景,通过教师范读或其他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特写情景之中,使其沉浸于文章情景而渐渐淡化外部环境,做到“收视反听”‘‘寂然疑虑”为下面的‘‘悄然动容’’“物与神游’’作好心理准备。情景交融,经过前面的充分准备之后,在学生自己的诵读或默读中,学生之情与文中之情碰撞、交融,突然间获得对象情思、意蕴的领悟与把握,即翻然领悟。
以上教学并未把课文条分缕析,可仍很好的达到了对文章情思意蕴的把握。可见,对文章的整体悟入并非不可能。当然整体悟入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
(二)文眼悟入法
文眼即一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最能体现文章神韵之处,对文眼之体悟,往往能带动对整篇文章情思意趣的把握。文眼为悟之提供了窗口。所谓文眼悟入法,即以文眼为窗口,由对文眼之领悟而达到对文章情思意蕴趣的把握。
(三)结构悟入法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外在反映形式,也是文章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文章的构思,我们也可以把握文章的深情厚意。如阅读《金色的脚印》,我们便可以从结构去捕捉作者的情感脉络。这篇文章在构思上,按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和老狐狸入“虎穴”作窝,喂养,营救小狐狸的具体事例体现了老狐狸的爱子情深,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让学生自然悟出爱的力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种交错安排的结构形式中领悟文章意蕴。
一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止于对文章意蕴之“悟”,认为领悟到文之情思意趣也就算完成了“悟’’之使命。但我认为‘‘悟’’仅止于此,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阅读教学除了阅读能力之外,更应注重其育人的功能,即注重利用文章的人文内容,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其人格。文韵之悟必须人生之悟结合,把对文章意蕴之领悟提升到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上的思考、领悟上,才算完成了“悟”之任务,把对文章意蕴的领悟与人生意蕴的领悟结合起来是有其内在依据的。文学作品的情思意趣,正是作者意志、情感的表露,作家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寄予作品之中,读者通过作品了解作者的情感意志,再反观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获得生命的启示,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因此,由文之韵,我们可以领悟人生之韵。
由文章之韵过度到人生之韵并非简单的迁移,而必须对文之韵做哲学意义上的升华,如吧《白杨》中对白杨“坚韧不拔”的品质的把握上升华对边疆的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的赞美;等等。为其如此,把悟“文之韵”与“人生之韵”结合起来,方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个性化,使阅读教学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有字之书需要“悟”,无字之人生更需要“悟”,阅读教学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人生”结合起来,使书中之精神化为学生之灵魂,使学生在不断地体验、领悟中,能力与人格都得以全面的升华,这就是“悟”的价值所在,也是“悟”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