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文王秀玲黎敏刘春莉(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14010)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90-0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发病年龄为15-60岁都可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肺非特异性炎症,属中医胃脘痛范畴[1]。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显示了较好的疗效。通过建立适当的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是展开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2]。现将近几年来有关慢性浅表性胃炎作用和机理的不同,分类综述如下:
1.研究概况
1.1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液生化的影响
慢性浅表胃炎时,胃酸分泌一般正常/轻度降低,有时可升高,胃蛋白酶分泌正常,通过胃液生化的分析,可了解胃的分泌情况。中药对胃液生化具有明显调节作用。李氏报道[3],胃康冲剂能明显提高免疫性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的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
1.2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肠激素的影响
胃肠激素是胃肠道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肽。迄今已知胃肠道除了分泌经典的胃肠激素外,还分泌以调节肽方式起作用的胃肠神经肽和生长因子,共有十个族六十余种胃肠激素对胃酸分泌、胃肠运动和胃肠道血流都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实痞通,甘平养胃,胃乐方剂可明显调节大鼠血清胃泌水平。在慢性浅表胃炎中,可使血清胃泌素升高,并能提高G细胞密度,此三种方剂可能通过调节胃泌素的释放起到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加胃粘膜血流量,营养胃粘膜的作用;唐氏报道[2]复胃胶囊)可以显著降低血清胃泌素含量。以上说明中药复方对病理状态下的胃肠激素有调节作用。
1.3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胃炎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炎症性改变,镜下可见到炎细胞浸润,粘膜糜烂,上皮缺损,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善的指标,几乎所有被研制的中药复方都有明显的改善炎症,减少炎细胞和浸润,据报道[3]复胃胶囊胃泰舒颗粒半夏泻心汤口服液,胃炎消等都能有效地改善胃粘膜的病理组织学。
1.4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
有效的胃粘膜保护的核心问题是有足够的胃粘膜血流量,胃粘膜血流不仅运输O2和营养物,具有营养粘膜的作用;还运送碳酸氢盐,排除氢离子,保护胃粘膜内的PH呈中性,因此保护正常的胃粘膜血流量也是胃粘膜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6],有研究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粘膜血洗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粘膜流量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6]。
1.5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类因子,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7],近年来对胃粘膜内三原性保护因子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认识[14],慢性浅表胃炎的发生是许多损伤性因子和保护性因子共同参与的结果。据报道,半夏心口服液能降低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血浆TXB2含量,调整TXB2和6-Keto-PGH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胃粘膜的正常血流,说明中药复方可调节内源性细胞因子,有利于炎症的恢复。
1.6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自由基的影响
近年来,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已经得到确认,氧自由基与急性胃粘膜损害,慢性胃炎,胃癌等胃肠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9]。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也是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机理之一。鄢顺琴等报道[10]胃痛灵等可明显提高酸性乙醇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时红细胞、血浆及胃粘膜组织SOD活性,降低胃粘膜组织和血浆MDA水平。说明胃痛灵可通过酶系和非酶系两大途径清除自由基,起到胃粘膜保护作用。
1.7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胃炎胃粘膜COX-2的影响
COX-2为诱导型酶,以一般不表达/低表达,在炎症部位被快速诱导表达,产生大量的炎症性前列腺素和其他炎症介导物,如细胞因子和蛋白酶类引起炎症反应。COX-2其高表达与炎症、疼痛、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COX-2在结肠癌中表达增加,在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研究较多[11],关于COX-2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研究甚少,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2.讨论与展望
2.1近年来慢性浅表胃炎的实验研究主呈现以下特点:
2.1.1从动物模型的选择来看,中药复方研究在模型选择上多因素选模逐渐多于单因素选模,其选模因素涵盖了理化因素(如:胆汁、乙醇、APS、氨水等),生物学因素(如:HP)及饥饱,劳倦等。与慢性浅表胃炎病因学一致,实验研究成果更真实的反映中药治疗机理和临床疗效。
2.1.2从实验研究的层次来看,部分中药复方研究已由单纯病理组织学改善深入到细胞因子介导,激素调节等分子水平,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综合目前的报道资料,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胃炎治疗机制可以概括为增强保护因素(胃粘膜—粘液屏障、粘膜血流量、前列腺素、SOD等)和降低损伤因素(血液流变学改变、TXB2、MDAB)两个方面,这有利于从深层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有效地指导临床,并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和中医现代化创造条件。
2.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1低水平重复性研究仍然存在,科研层次仍需提高,相当多的研究仍处在胃液生化的分析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上,缺乏深入的治疗机理的探讨。
2.2.2需加强科研设计的严谨性,重视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部分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缺乏阳性对照,或对照组选择并非公认有效药物使研究结果失去说服力,也有的研究虽证明能改善某些指标促进炎症好转,但该指标对该模型有意义,缺乏临床指导。
2.2.3动物模型缺乏统一标准,实验结果难以比较:由于慢性胃炎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形成机制各异,科研选择模型各有不同,缺乏公认的统一标准,故建立统一有效慢性胃炎的动物模型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适用内科学[M].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62.
[2]王汶俊.中药药理与临床,胃炎消治疗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研究[J].2000:16(1)29~31.
[3]李巧如,王志义.温胃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1997,18(8):376~377.
[4]潘秀珍,蔡立勉.胃肠激素研究的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6):541~542.
[5]唐熠,谢子清,李涓.复胃胶囊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作用,2003.19(1):32~33.
[6]郑芝田.消化性溃疡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4~136.
[7]龙振洲.医学免疫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
[8]张在兴.胃粘膜内源性保护因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
[9]李涛.氧自由基与胃肠疾病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7,17(4);204~205.
[10]鄢顺琴,风良元,陈向涛.胃痛灵与利珠得乐对超氧化物歧化反应酶及其硫基物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1]石益海,李海华等.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环氧合酶—2的表达,黑龙江医学学报,2004,28(5):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