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整合本地革命文化资源引领重庆城市文化情感认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战略整合本地革命文化资源引领重庆城市文化情感认同研究

杨阳张家冀

(西南大学,重庆市北碚区400715)

基金信息:2017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

《新时代重庆文化强市与文化治理能力创新建设研究》。

摘要:重庆市的革命文化资源作为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社会存在,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衍生凝练而成。在以人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情感认同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战略整合重庆革命文化资源,通过以理服人为价值引领、以文服人为行为规训、以德服人为意识养成,进而引领重庆市民对本地城市文化的情感认同,是构筑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革命文化;城市文化;情感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但要传承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要将这些优秀文化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革命文化源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伟大斗争,是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掘整合革命文化资源,以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城市文化情感认同与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重庆革命文化的时代内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与精神力量,它以革命战争遗址、纪念碑等实物为物质载体,革命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庆革命文化资源丰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地址,重庆蕴藏着众多革命文化资源,如主城区的人民解放纪念碑、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4年,在中苏关系破裂美国进逼中国东南沿海的背景下,党中央启动了以战备为主导的三线建设,重庆作为新中国三线建设的核心地区之一,是新中国常规兵器与部分核工业制造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指战员与工人、干部、知识分子为重庆的三线建设奉献了血汗和生命,流传下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重庆紧跟时代步伐,1992年成为沿江开发城市,1997年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市级高新区、信息安全产业研究院、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个创新平台集聚重庆,全国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中国产业智能化创新发展论坛、首届区长质量奖等多元创新活动在重庆掀起创新风潮,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新时代重庆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

二、重庆城市文化塑造的一些问题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一个城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它是一个城市演进变迁的历史与一代代城市居民文化积淀的升华,是城市地域性的标签,亦是一个城市的根基与灵魂。[1]城市文化就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软实力,包含着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潜力,是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重庆城市文化的表达形式与其他城市同质化。重庆城市文化的宣传方式、表达形式、发展模式与国内其他城市趋于雷同,缺乏重庆的独特性与地域特色。城市文化形态的同质化已经成为制约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情感认同的重要因素。虽然重庆的地理位置,发展方向,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都与其他城市不尽相同,但重庆城市的物质景观和建筑规划却与北京、上海乃至国际大都市风格较为相近,城区高楼林立,商圈众多,形成了千城相近的城市风格,这些都削弱了重庆的城市文化的内在气质与独特魅力,弱化了城市居民对重庆城市文化的情感认同。

其次,重庆城市文化的塑造方式较不丰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迅猛发展,重庆也意识到筑建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将城市文化作为城市软实力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本地区城市文化的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创造力和独特性。重庆通常采用与大多数城市类似的城市广告宣传、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方式引导市民学习领会城市文化。但未能以隐蔽且灵活的方式将城市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进城市市民的生活之中,不利于增进城市居民对重庆城市文化的情感认同。

最后,重庆城市文化的塑造质量还有提升空间。重庆的城市文化培育目前仍主要以高楼大厦、游乐公园、市民广场、文化旅游等传统方式为依托,以创建精神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宜居城市、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为旨归,如此反而忽视了重庆的城市历史文化(尤其是革命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因此,以重庆革命文化资源为引领打造重庆城市文化,以增强重庆市民对本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于推动新时代重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整合本地革命文化资源引领重庆城市文化情感认同新路径

城市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文化,城市文化的构建过程就是在整合本地优秀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吸纳、融合各种先进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历程。因此,培育筑建重庆城市文化,只有通过整合本地区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并以此搭建起重庆城市文化的基本内核,才能构筑起与众不同、内涵丰富的重庆城市文化,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进而增进重庆市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首先,应以理服人,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凝练的革命文化为价值引领。以理服人任重道远,在重庆城市文化的筑建中做到以理服人,最为关键的是要讲清楚作为重庆城市文化基本内核的革命文化中蕴含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庆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条、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5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8个,战略整合并清晰地展示这些优秀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对培育重庆市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信仰,增进市民的价值共识与情感认同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应以文服人,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为行为规训。要做到以文服人,首先要做到以文化人。以“好人好马上三线”为代表的三线精神,是重庆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最为重要的革命文化,是一代重庆建设者们集体精神与社会意识的凝结,充分开发利用这些革命文化,通过政策导向、社会舆论、媒体宣传等方式对重庆市民的社会活动、行为方式产生持续且稳定的影响,形成一种软约束力,方可潜移默化地影响重庆市民的道德观念与情感认同,将外在的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等内化为市民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才能真正地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服人。

最后,应以德服人,以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为意识养成。以德服人要求有相应的道德自觉,没有高雅的道德追求的民族很难做到以德服人。[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重庆革命文化蕴含着自由、平等、文明、包容、开拓、创新的价值理念,是新时代重庆城市文化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集中表达。因此应充分利用这种先进的时代精神,培育重庆市民养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与道德信仰,培育起重庆市民的创新意识、自律意识与理性思维,进而提升重庆市民的道德修养,达到以德服人的目标与旨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

[2]应莺.城市精神也是城市竞争力[J].人民论坛,2017(27):80-81

[3]周海春.以文化人以文服人[N].湖北日报,2016-08-22(011)

作者简介:杨阳,西南大学三峡库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家冀,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