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对既有线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下穿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对既有线影响分析

关惠龙

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近距离穿越既有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同时不破坏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性,这就要求施工对既有构筑物的影响减到最小,以保证工程施工和既有线运营的安全。本文结合北京市地铁19号线01合同段牡丹园车站超近距下穿既有地铁10号线车站暗挖施工,分析开挖支护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

关键词:下穿地铁车站;既有线变形;影响分析

引言

做好下穿地铁车站施工相关技术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地铁车站工程质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增添一份重要保障。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发展,要加强施工质量,实现安全穿越,就必须强化地铁施工支护措施等。同时要保证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不破坏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性,这就要求施工对既有构筑物的影响减到最小。本文结合北京市地铁19号线01合同段牡丹园车站超近距下穿既有地铁10号线车站暗挖施工,分析开挖支护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

2工程特征

2.1工程概况

19号线牡丹园站位于北土城西路与花园东路十字交汇处,南北设置,与既有10号线牡丹园站呈“T”型换乘。车站为地下两层三跨,局部四跨岛式站台车站,总长为299.7m,其中三跨段长200.2m,四跨段长99.5m。车站主体结构采用PBA工法施工,共设置3个出入口、3个风道,3个安全出口以及4个换乘通道。

2.2与既有地铁车站位置关系

新建站的车站主体单层段及换乘通道下穿既有车站,车站主体单层段拱顶距既有站底板净距1.9m,两个矩形断面之间的净距4.1m。

2.3地质条件

车站单层断面拱部位于粉土层内,与既有车站的底板间有粉土层等。地下水属层间水,含水层为卵石圆砾⑦层,中粗砂充填,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水位标高为24.19~26.38m(水位埋深为20.50~24.30m)。

2.4工程重难点

2.4.1地层岩性差

单层断面拱部位于粉土层内,与既有车站底板之间从上而下为卵石圆砾层、粉质黏土层、粉土层;边墙穿越地层为砂层、卵石圆砾层、黏土层;底部位于含层间水的卵石圆砾层。

2.4.2地下水丰富

该段地下水相当丰富,地下水属层间水,含水层为卵石圆砾⑦层,中粗砂充填,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水位标高为24.19~26.38m(水位埋深为20.50~24.30m),地下层间水进入车站4m左右,由于车站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所以对车站施工影响很大[1]。

2.4.3超近距下穿运营车站

北京市地铁19号线01合同段牡丹园车站顶板与既有车站的底板之间垂直距离只有1.9m,由于既有地铁10号线车站是运营车站,如果施工不当,就可能引起既有车站的过大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进而影响既有线的安全运营。

3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暗挖施工

为了保证既有线车站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下穿既有站采用双排Ф300管棚超前支护,“CRD”工法施工单层结构。

3.1超前支护施工

两侧暗挖双层段开挖至端墙后,待支护结构基本稳定后,注浆加固端墙和既有线间的土体。车站两端双层段向单层段施作Ф300钢管管棚并分段式注浆,填充钢管及加固管棚周边土体[2]。单层断面顶部与既有站底板间,开挖轮廓线外2m、内1.5m土体,4.1m土柱通长施作R32自进式管棚,注浆加固结构间土体。

3.2开挖支护施工

按“CRD”工法分步开挖支护单层段平顶直墙结构。先对称开挖1部,贯通后再开挖其余各部。每部开挖时台阶长度控制在2m左右,1、3部上台阶留核心土,核心土面积不小于开挖面积的50%。2、4部分上下台阶开挖,上台阶不必留核心土。两洞对称进行施工,长度差异不超过1.5m,逐榀开挖,及时立拱喷浆封闭,及时打设锁脚锚管,注水泥浆,增加初支与地层结合力,减小沉降。初支背后及时补偿及回填注浆[3]。

4监控量测及分析

4.1既有结构沉降

北线最大0.83mm(正值表示隆起),该点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为27m,最小-0.76mm(负值表示沉降),该点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为36m;南线最大-3.88mm,该点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为27m,最小0mm,该点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为90m。开挖初支引起既有结构产生明显沉降,距离新线越近,变化幅度越大,由于开挖支护是从南北端同时进行,因此南北线沉降变化趋势相近,但是变化幅度不同,北线最大沉降-0.76mm,控制很好,南线最大沉降达到-3.88mm,接近该阶段控制值。

4.2既有结构变形缝胀缩

北线结构变形缝减窄到-0.20mm(负值表示减窄),该点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为0m,距离新线中心距离西侧27m,变形缝减窄到-0.1mm;而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东侧27m处,变形缝没有胀缩。南线结构变形缝增胀到0.20mm(正值表示增胀),该点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为0m,新线中心距离两侧27m,变形缝没有胀缩。

4.3轨道沉降

开挖支护施工中,南北线轨道总体为沉降,其中北线最大沉降-3.45mm(负值表示沉降),该点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为0m,最小沉降0mm,距离新线中心两侧90m;南线最大沉降-3.44mm,该点距离新线中心距离为0m,最小0mm,该点距离新线中心两侧90m。开挖支护阶段,由于开挖卸荷作用,引起上方的既有轨道出现沉降,且抵消在管棚施工阶段引起的轨道隆起后,出现了最大-3.45mm的轨道沉降。

4.4轨道水平间距

开挖支护施工中,北线最大2mm(正值表示轨道水平间距增大),该点位于新线中心东侧22.5m,最小-0.5mm(负值表示轨道水平间距减小),该点位于新线中心西侧31.5m;南线最大0.2mm,该点位于新线中心西侧4.5m,最小-0.8mm,该点分别位于新线中心东侧22.5m,西侧31.5m。开挖支护施工阶段,由于开挖卸荷作用,引起上方的既有轨道间距减窄,且抵消管棚施工阶段引起的轨道间距增宽后,出现了最大-1.3mm的轨道间距减窄。

4.5开挖支护对既有线影响评价

通过对既有车站远程自动监测及成果分析,并对比该阶段的既有车站变形目标控制值。

总结:

北京市地铁线车站工程经过施工技术人员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严格工艺、严格纪律,依据十八字方针施工,通过大量监测分析,周边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开挖初支施工对既有车站变形影响的控制效果总体良好,所有变形值未超出下穿既有车站施工目标控制值。科学优化的施工步序。严格遵循对称原则,左右线同时、同步、对称进行。严格按照设计施作初期支护。型钢拱架能及时快速地对地层产生支护阻力,研究显示,比较格栅拱架,型钢拱架具有支护强度上升快、支护阻力作用及时等特点。既有结构下的跟踪注浆技术。采取跟踪补偿注浆技术可达到主动控制沉降的目的,实践证明非常有效。通过掌子面排管注浆超前加固了地层,有效控制了开挖面前方土体的变形;在开挖Ⅱ、Ⅳ部时,先在仰拱部位注浆,加固下方土体,使结构处于稳固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台启民,曾国华,史金栋.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对地层和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分析[J].市政技术,2017,35(05):93-97+101.

[2]刘洪波.软土地层暗挖施工地铁车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应用技术学报,2018,18(02):152-158.

[3]麻凤海,王岩.明暗挖结合施工地铁车站地表沉降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5,36(03):41-46.

[4]夏炜洋.新建变截面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力学行为分析[J].路基工程,2018(05):167-170+190.

[5]王东元,曲慧红,李文波.既有线下邻近大断面地铁双隧道暗挖施工对地表形变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S2):4075-4085.

[6]高丙丽.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对既有管线的变形影响规律及其控制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4,51(04):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