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洋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妇幼保健院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炮制以及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采用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没有通过炮制的中药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通过炮制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x2=8.459,P=0.00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药予以炮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加大治疗范围,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中药炮制;用法;药物作用
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中药,通过对中药合成复方药方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中药炮制的方式是按照中医方剂内的治疗需要所制定,炮制质量对方剂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药炮制以及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采用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治疗组患者通过炮制后的中药进行治疗后,取得十分满意的临床疗效,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采用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对象都属于慢性疾病,均排除急症与重症患者,并且治疗中药方剂内不存在毒性药物。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治疗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1例,患者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41.25±3.21)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0.18±2.05)岁。两组患者的例数、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存在可比性。具体分析见下表1所示。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没有通过炮制的中药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通过炮制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指标
优:患者通过以上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多项实验室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未出现不良反应;良:患者通过以上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多项实验室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出现少许不良反应;差:患者通过以上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多项实验室指标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恶化,同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及时记录上述两组患者的多项数据并进行分类以及汇总,汇总后数据的分析借助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借助率(%)表达,组间率对比借助x2检验;计量资料借助平均值±标准差(x±s)表达,组间率对比借助T检验;若对比P<0.05,则表明具有统计学差异以及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x2=8.459,P=0.004)。
3讨论
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特点是依法炮制,中药与炮制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2]。炮制主要具有去除杂质以及非用药位置,保障药材的纯度。比如净制能够去掉药物杂质以及非药用部位,保证更高的原药材纯度,以此更好地维持中药疗效。充分溶出有效成分,以此更好地实现药效。比如把中药制成片、块、丝以及段等形状,更好地助于溶出中药药效成分,让整个方剂实现“药力共出”的效果[3]。能更加有助于保存,比如对具有生物酶的药物,通过炮制后,能够“杀酶保苷”,以此较好地保存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实现药物疗效[4]。对药物的特性予以调节,能更为有效地满足患者实际需要,比如中药方剂中的“三子养亲汤”,该药方中的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均需要通过炒爆炮制[5-6]。中医学对该疾病的观点为[7],治痰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顺气,而三子养亲汤可以有效治疗懒食、痰盛以及气实而喘,因此该药方的主要治疗功效是增强降气效果,且在进行降气化痰时,可以更为有效的温肺平喘;白芥子通过炒制后能够强化辛散与耗气的功效;菜菔子通过炒制后,其药性会从上升逐渐降低,治疗功效会从涌吐风痰转变成消食降胀以及降气化痰,能更加符合患者病症。整个药方会强化降气平喘以及化痰消食的作用,因此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让各药物比例能够更为优异以及更加准确的实现治疗效果,比如金樱子的毛核、中药山茱萸的核以及巴戟天的木心,均属于非药用的部分,且占药物的比例十分大,若没有通过净制去除,就会大大减小该药物在治疗方内的实际比例,由于比例过小从而难以实现治疗浓度,因此无法更为理想地实现临床治疗效果。强化对治疗位置的疗效,比如中药药方内的中药成分一般会对患者各脏腑与经络发生作用,而患者大都不是各部位出现病变,因此临床上采用中药没有通过炮制,就会分散药物功效,甚至是让患者没有发生病变的位置出现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x2=8.459,P=0.004),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中药予以炮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加大治疗范围,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方明.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2):121-122.
[2]吴耀华,吴佩霖.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3,17(18):151-152.
[3]柳吉玲.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10):295.
[4]高飞,傅超美,胡慧玲等.关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352-355.
[5]李凯,牛乐,李娴等.中药炮制模拟GMP车间建设在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的尝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80-80.
[6]王炯,杨小源.王子义京帮流派中药炮制制备工艺探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7):31-33.
[7]许枬,贾天柱,周翎等.基于组学的中药炮制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5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