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加快我国经济和金融“双转型”,既是外部经济形势所迫,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多年“高积累、高投资、高增长”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文章从金融转型推动经济转型的必要性、途径方面入手,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提出了金融转型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参考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转型;经济转型;政策措施
1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分析
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持续性。从表面上看,这是我国一系列政策选择导致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经济更深的结构性问题在于经济中配置资源的价格信号被十分严重地扭曲着。
衡量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指标是GDP,GDP越大说明经济总量越大,GDP增长越快说明经济增长速度越快。GDP的组成部分为消费、投资和出口,短期内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最明显,因此也最容易得到政策支持。钢筋、水泥、铜、铝这些都是我们投资的要素,低利率、低价土地、税收减免、高耗能、高污染等等对拉动投资效果很大,最后也会反映在GDP上。大量投资短期创造需求,长期扩大供给,于是需要寻找产品市场。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方面,我国政策支持企业选择以出口加工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最主要的支持就是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灵活的汇率机制,而是将汇率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一个固定的水平,使得出口企业盈利并能够生存下去,结果导致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很高,外汇储备数额巨大。
这些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中国经济增速,而企业和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速。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后果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乏力。但是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目标,就只能继续依靠投资和出口,所以利率和汇率就只能继续保持在低位。低利率、低汇率和上文提到的低排放、低人工、低能源成本,都是对中国经济中要素价格的扭曲。扭曲的价格进而扭曲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主要体现为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得到漂亮了经济增长数字,但是居民收入却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却忽略了增长的基础,出现了上文所分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大学生就业压力、收入增长缓慢且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等等问题,注定是不可持续的。而且2008年发生的始于美国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迅速恶化了我们的出口环境。同时,2009年在信贷支持下的高投资也不可能无限制持续下去。这种情况下,主要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必然引起经济增速变缓,越来越限制经济的持续增长。
2通过金融转型推动经济转型的作用
2.1投资拉动和信贷高额投放来应对危机,不具有可持续性
经济增长倚重投资。大量投资短期内会创造需求,而长期扩大供给,在内需扩大有限、外需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民间投资尚不能很好地跟进,政府财政力度有限,不可能长期持续高投入,同时,政府投资领域渐趋饱和,部分省份基础设施已超前建设,继续投入的空间有限。
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考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长,风险较大。部分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最终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在外部需求不旺、投资信心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信贷资金流入房市、股市,容易形成房价、股价泡沫,影响了“扩内需”政策的效果,增加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难度。
2.2从金融角度看,服务经济和自身经营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型
依靠规模扩张和垄断存贷利差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信贷规模扩张受到资本金约束,而且规模扩张必须与风险管理相匹配,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投放尚未经受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存贷款产品同质化严重,迫使商业银行不断通过创新转型,拓展新领域与新市场。
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原有产业不断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兴起;民营经济快速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银行仍存在对大企业、大项目以及传统制造类行业的偏爱,新兴经济、民营企业和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既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银行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梯次发展要求银行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制造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由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区域向中西部、东北等地转移;国家支持的重点也由大城市向县域经济拓展。而各大商业银行区域战略定位趋同,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仍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点。社会财富积累为金融转型创造了条件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为银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求金融转型银行信贷是我国经济调控的主渠道。大量由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引致的风险聚积在银行体系内部,系统性风险较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大方向。
2.3金融转型是应对全球竞争的需要
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大体系,要求国内金融也融入世界金融大体系。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银行推进国际化战略,发展海外机构,为优质大客户提供本外币、全方位服务。同时,大型外资企业拓展中国市场,也要求国内银行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人民币国际化势不可挡,要求银行逐步创新与人民币相关的衍生产品,储备专业人才,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尽管发生金融危机,但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主导制定商业银行各条标准,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3金融转型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3.1支持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扩大小企业、民营资本进入行业范围。以法律形式进一步完善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拓宽民营企业投资范围,逐步降低民营资本市进入重点行业的门槛,优化民营企业投资结构,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为民营企业、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组建国家级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多渠道补充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担保机构的准入、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拓展动产抵押范围,扩大用于设定担保物权的物的范围。进一步减轻小企业税费负担,包括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一定时限内减免企业所得税;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产业整合与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政府制定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方式,而非直接补贴,引导民间资本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3.2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壮大基础金融产品领域
加快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步伐,统一债券发行制度,推行市场化审批,减少企业债规模控制;放宽企业债发行主体的行业限制,改变目前以大型垄断企业为主的格局;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企业发行成本;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为小企业和中低信用等级企业创造债券融资渠道。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吸引优质红筹股回归;以推出创业板为契机,为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进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金融形态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多元化渠道。
3.3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逐步放开对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治理规范、经营良好的银行拓展业务边界,通过控股公司模式,发展保险、租赁和信托业务,加强对各类业务“防火墙”的监管,防范道德风险。鼓励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加快建立标准衍生产品市场,鼓励商业银行参与、设计、使用衍生产品;鼓励商业银行推行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强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探索为企业、私募基金提供多元化融资和投行服务,使商业银行参与到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中去。
3.4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增强金融机构经营转型的动力和压力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为减轻对银行利润的冲击,可分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放宽贷款利率向下浮动空间,逐步放宽存款利率向上浮动空间,最终赋予其自主定价权,鼓励商业银行开发利率风险管理类金融产品,化解风险,增加收益。2.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先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及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再区域化,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逐步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同时,在货币职能上也逐步实现人民币结算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人民币储备货币的目标。
3.5推进金融梯次发展,适应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
对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中国经济最为发达、总部经济突出、开放程度较高、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应适当放宽金融管制,鼓励金融创新,允许先行先试。加大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供给力度。推进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供给多元化,改变银行信贷资金独树一帜的现状,通过财政出资向社会定向发行金融债券等手段组建中西部开发银行;发展地方性股份制发展银行;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民间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西部金融市场。调整农发行政策性业务,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和粮棉油收购;进一步明确农业银行支农责任,重点服务农业领域内的纯商业性企业;重新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地位;促进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
4结束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金融的支持作用必不可少。传统上,关于金融的支持作用主要集中在其资金支持的作用,亦即“输血”功能上。近年来,随着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深化,金融支持经济转型的范围和内涵也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金融业对经济的全面支持和深入介入。金融业已成为影响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内生因素。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前言问题研究(2006-2007)[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