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研究综述

孙妍

孙妍(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先追溯了国内语用学的发展过程,结合自2001年至2007年举办的全国历届语用学研讨会上关于语用学在中国发展的现状,考察国内语用学研究的已有成果,较为客观地反映国内语用学的研究进展,揭示出语用学的一些最新动态,指出语用学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需在某些方面加倍努力,最后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语用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综述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语用学理论以来,我国的语用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钱冠连(1990)、何自然(1994)和沈家煊(1996)对国内语用学的发展情况做过综述。从2001年召开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到2007年的七年里,语用学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本文重点评述新世纪以来国内语用学发展概况,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1.语用学在中国的发展

率先向国内读者介绍语用学的是许国璋先生,他在1979年摘译发表了奥斯汀(JohnLangahawAustin)的著作(刘根辉、李德华,2005)。随后胡壮麟先生在1980年以“语用学”为题,使人们对语用学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由此可见,国内语用学研究之初就紧随着国外语用学研究的步伐。近30多年来,我国语用学从引介到消化吸收,到结合汉语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沈家煊,1996;高航、严辰松,2004;刘根辉、李德华,2005)。

2.新世纪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回顾

2.1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2001年

学者们从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现状、语用学的哲学渊源和基础理论研究、认知与语用学、语类的语用分析、汉语与汉外比较语用学、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等六个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并清醒地看到语用学研究应与时代相结合,不应总是停留在对几十年前的理论的探索上,要注意理论思维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我国的语用学研究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做有意义的原创性的田野调查,注意观察实际言语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加强我国外语界与汉语界的联系,进一步推动汉语语用学和汉外对比研究的发展。

2.2第八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2003年

此次与会代表就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回顾与发展、语用学方法论、语用学与日常情景会话、语用学与语言教学、语用学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2.3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2005年

本届语用学研讨会围绕语用学基本理论、言语行为、礼貌原则、语用推理、认知语用学、语篇语用学、实用语用研究、跨文化语用学、法律语用学、语用学与教学、历史语用学等若干主题。参会的论文一反以往老调重弹的颓势,扛起了创新的大旗。更有相当一批青年学者,思路活跃、学问扎实、后生可畏、敢打敢闯。如有青年学者运用数学方程公式来尝试性地计算最佳关联度,颇有创意。虽关联理论大师斯威二位早就声称关联仅是相对的比较概念,精确度量不得,但后生如此胆略,的确令人刮目相看,此仅为本会数例中一则。

2.4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2007年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以“语用、认知与习得”为主题,介绍了中国语用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特点、新趋势、新方法。从研究方法角度看,与会论文中有相当多的研究采用实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DCT补全测试、语料库分析、实验研究等,体现中国语用学研究从比较单一的理论思维走向更为全面、科学的研究范式。研究者的视角不仅关注英语,而且触及汉语等语料的研究。

3.中国语用学的努力方面

从第七至第十届这四次全国语用学研讨会的主题,得出中国语用学在以下方面需要继续努力。第一,在语际语用学方面,关于语用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很多,但水平不够高,重复性研究较多。第二,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学习者在交际中的问题,由于语料获取的制约,总体上来说还没有新的突破。第三,语用学的理论研究有一些新的看法,但还缺少系统的理论成果。社会语用学的宏观和微观研究都有待加强。第四,在研究方法上,实证性、演绎性研究须加强。第五,从第十届国际语用学大会的内容看,中国语用学研究的视野须要拓宽。

4.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沈家煊是国内较早针对语用学研究发展任务阐述自己观点的学者。第七届到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的国内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基本代表了国内语用学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在此笔者欲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再谈谈看法。笔者认为,语用学在中国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立足汉语实际,加强语用学理论原创性研究及其应用的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把这种哲学观点运用于语用学研究中,就是要立足于汉语实际,从丰富复杂多样的汉语语用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上升为语用学理论,再把它用来指导汉语语用现象的分析研究。然后再从中找出普遍规律,用于指导实践。

5.小结

从许国璋先生翻译的《论言有所为》,或从胡壮麟教授的一篇介绍“语用学”的综述文章算起,中国语用学的研究近30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中国的语用学研究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往语用学研究在给我们启示的同时,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如语言事实有待进一步挖掘,语用学的实证研究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沈家煊.我国的语用学研究[J]1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

[2]第八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成立庆典,new.gdufs.edu.cn.

[3]何自然.我国近年来的语用学研究[J].现代外语,1994,(4):13-17.

[4]景晓平,陈新仁.语用、认知与习得——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综述[J],外语学刊,2007(6).

[5]刘根辉.从语用学发展历程看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J],外语学刊,2005(1).

[6]彭玉康.语用学研究述评[J].语言与翻译,2008(4).

[7]钱冠连.语用学:中国的位置在哪里?——国内外语用学选题对比研究[J],外语选刊,2001.

[8]辛斌,马涛.语用、认知、对比、创新——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论文综述[J],外语研究,2002(2).

[9]熊学亮,曲卫国.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简讯[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