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28500
摘要: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临床综合诊断,配合鲜血压片镜检,瑞氏染色镜检等,可较正确地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如能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措施: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配合对症疗法,可有效地控制该病。预防:重在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在疾病高发期,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预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防治
引言:猪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细胞体)是由在红血细胞和血浆的贫血,黄疸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寄生体病原体,发烧和其他症状的人,动物传染病。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许多动物包括人类。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80年后,它开始出现在报告,在最近几年逐渐增加趋势,中国的许多省份都有该病的报道猪爆发。但该病的猪有一定的阻力,潜伏感染状态,只有当应力或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病前。易弓形体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链球菌,圆环病毒病(PCV),混合感染,导致困难的诊断和预防。
一、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6至10天,猪可能是不同的品种,年龄,感染,20~60kg生长肥育猪在怀孕的母猪,母猪产后感染。在隐藏的动物感染,只有在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基本症状发热,黄疸,贫血动物。动物的体温升高,达40~41.5℃。抑郁症,食欲不振,不活动。部分病猪的眼睛,肛门周围的蓝色,耳尖干,卷边,两个耳朵发绀,鼻子,嘴,颈部,胸部,在这种情况下,大腿内侧皮肤紫红色,压之不褪色。皮肤发红的早期发病,被称为“红”,然后皮肤阻塞点,小到背部,腹部,更多的耳朵和四肢。猪会有呼吸困难,贫血,粘膜黄染或发绀,尿少,尿或尿色深黄。猪(哺乳仔猪除外)皮肤毛孔可见锈红色分泌物标本,诊断中的意义。猪常因衰竭而死亡。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或死产可能。受感染的猪出世倾向于减少产后感染和哺乳期。
二、病理变化
贫血和黄疸的主要病变。可视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脸色苍白,不易凝固;皮下组织水肿,多数胸腔积液和腹水,心包积液,心外膜出血;下颌下腺,肺门淋巴结肿大多汁的黄色,膈肌,肺充血,间质水肿全高度,凝胶状的分泌物,气管有粘液支气管泡沫很多;肝变性淡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或白色坏死灶,囊性扩张,充满了浓浓的明胶样品胆汁;胃和小肠有时出血,脾脏肿大是蓝灰色,质地柔软,边缘点状出血,质地脆弱;肾肿大、出血。
三、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应激因素如饲管不良、气候恶劣或其他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0~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3.1病原学猪附红细胞体(旧称边虫类)附着在红胞表面或游离血浆中,其形态呈圆形、卵圆形,平均直径为0.20~2um,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单状或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呈芒刺状,红细胞如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该病原对外界的抵抗力极弱,自然状态下无法在环境中生存,一般消毒药均可将其迅速杀灭。
3.2发病特点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发生本病,通过未发病猪群的血液学检查发现本病隐性感染率高达60%以上。但本病是多因素性疾病,品种的抗病能力弱、饲料营养不全面、卫生环境差、饲养管理跟不上、免疫程序不合理等方面因素都会成为诱发本病的原因。猪在良好的环境、营养结构合理、机体防御机能健全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急性病例,或症状不明显。但在长途运输、断脐、断尾、突然断奶、更换饲料,消毒不彻底,天气突然变化,营养缺乏,不良环境以及合群、换圈以及其他疾病发生等应急因素而引起的机体抵抗下降时,可大面积暴发本病。
四、诊断方法
根据一些猪,发热,黄疸,贫血为主要症状,有红色的分泌动物皮肤的毛孔,多种皮肤发红,瘀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去看电影,病理检查,粘膜苍白黄染,肝脾肿大,胆囊肿大,淋巴结肿大,心包,胸腔,腹腔积液的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诊断需要与实验室检查合作。
4.1血液学诊断
血液学诊断是确定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并非血检发现有附红体就诊断为该病,只有红细胞感染率达80%以上时,再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才可确诊。
4.1.1新鲜的血液压力检查
直接对1滴耳静脉血玻片中央,加生理盐水1滴稀,幻灯片,光学显微镜。如果不及时收集血液的检查后,还需要检查加热到身体的温度,防止红细胞聚集,测试结果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对红细胞体积变化的可见部分,或红血细胞边缘不规则,一个明星,出现齿轮形状,锤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折射表面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血细胞。附红体的形状是各种形式的环不同,圆形或椭圆形,黄豆芽。一些红体有关,血浆中游泳。
4.1.2Wright染色
血,按常规方法生产,干燥,染色,光学显微镜。可见红细胞被染成紫色或紫红色,红色的身体被染成深蓝色或蓝色紫色,稍微调可见附红细胞体具有很强的折射,使红细胞看起来像许多珠宝。形状发生变化可以感染的红血细胞,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整,星光,锯齿状的。
4.2其它诊断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补体结合试验(BGR);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3动物接种试验
采取急性期,加热到40.5℃达2~3天猪附红细胞体静脉血5ml,在健康仔猪静脉注射后30天,测量和观察接种后每天的温度一般状况。接种试验猪体温升高到40.5℃后第四天,第六天,温度升高到41.5℃。从接种后第三天,实验猪嗜睡,食欲不振,可视黏膜苍白,1周后,可见粘膜可出现轻度黄染和附红细胞体症状。采集实验猪液压显微镜检查,可以检测到类似的猪附红细胞体变形红细胞和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
五、主要防治措施
5.1杀灭或抑制血液中的附红体
采用长效土霉素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应用3~4天。也可用强力霉素肌肉或静脉注射,1次/天,连续应用3~4天。全群用土霉素或四环素、强力霉素均匀拌入饲料中饲喂,连用7~10天,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也可用血虫净深静脉或肌肉注射,体重5~10mg/kg,每日1次;或0.5%黄,根据0.6ml/kg重量,增加到5%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葡萄糖。据报道用过这两种药以后猪增重缓慢,而且副作用大,易出现不食等现象,因此不易作首选药。用阿散酸拌料,第一周按180g/吨料的量,以后按90g/吨料的量,连用三周。
5.2对症治疗
对体温超过40.5℃,连续2~3天不退的,可加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解热镇痛药,按中小剂量使用,1次/天,连用2~3天。对体温正常但不食的猪可用电解多维饮水,肌注、VC、复合B等,必要时可静注安维糖(安钠咖、VB1、、葡萄糖)。贫血的可肌肉注射右旋糖铁、VB12等补血针。有酸中毒倾向的病猪,可用5%碳酸氢钠液静脉注射。必要时给予强心剂或ATP等能量类药。
5.3预防
5.3.1一般措施
消灭蚊虫,灭螨,蜱,不是从猪附红体病的猪只引入,防止各种应激因素,对各种仪器,农场用的工具,如注射器和针头,剪,夹尾,耳标记镊等设备要严格消毒,防止接触传染,特别是注射针的实现1头猪,1针,防止交叉感染。
5.3.2药物预防
定期在饲料中加入0.03%~0.05%四环素,0.06%~0.10%土霉素,或0.03%~0.04%强力霉素,连用5~7天,每月1次,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也可用某些砷制剂,如阿散酸、洛克沙生等。
结束语
猪群一旦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很难根治,附红细胞体主要寄生在动物的红细胞表面,会导致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并且容易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如猪瘟、猪气喘病,相互感染后,使猪群的死亡率大幅提高,很难痊愈,即便痊愈后也会变成僵猪。所以在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同时,要注重对继发病和并发症进行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至今还没有研制出相应的疫苗,所以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在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季节,注重环境消毒,杀灭蚊蝇,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志勇.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4.03
[2]陈永耀.猪附红细胞体病原学研究.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3]何宏.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中国兽医科技.2016.03
[4]王红宁.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治疗.2013.03
[5]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