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患儿家属实施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对其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科陪护家属,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关怀照护行为,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照护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在住院患儿家属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儿家属照护能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住院;患儿家属;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24-02
儿科患儿在临床护理上需要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考虑到患儿的实际病情,还需要照顾到患儿家属心理情绪。对患儿家属实施有效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消除其不良情绪,有助于患儿治疗及康复,同时也能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避免发生医疗纠纷[1]。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科陪护家属,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护理关怀照护行为,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科陪护家属,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1.26±9.1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2.35±8.8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住院时间预计在1~2w;②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行为及认知障碍;②其他合并症及转院者。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关怀照护行为:
1.2.1环境护理加强患儿住院环境护理,确保病房内温湿度的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以确保病房室内的空气清新,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舒适环境。同时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以在室内摆放各式各样的玩具、贴画等,并挂置温馨花篮,使患儿及家属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1.2.2心理护理当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采用热情的态度予以接待,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着装及专业技术水平等,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陌生感,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赖,从而获得家属信任。同时详细地向患儿家属讲述其病情,并对病房环境、责任护士以及主治医师等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另外成立专门护理小组,积极地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及交流,使其能够了解及掌握患儿家属心理动态,及时地解答患儿家属疑问。积极地鼓励同病房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从而缓解其不良心理压力[2]。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了解患儿实际病情与治疗状况,进一步了解患儿家属心理需求,从而解决患儿及家属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住院期间的家属需求,在精神上给予患儿家属支持,以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其感受到温暖。同时需要积极地陪伴在患儿家属身旁,对其需求与感受进行耐心倾听,并通过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给予其鼓励。而针对在临床上治疗初见成效、病情好转者的患儿家属,可以通过为其讲解正面治疗效果案例以增强患儿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对于危重患儿家属,则需要耐心地为其解释疾病自然转归,慢性疾病患儿家属,则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旨在树立患儿家属治疗信心。
1.2.3健康宣教入院后需要及时地、耐心地向患儿家属予以健康知识宣教,讲解住院注意事项、病区环境及治疗护理措施,于患儿治疗期间需要及时地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基于疾病治疗方法、转归及护理等方面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并且对患儿病情、饮食以及睡眠情况进行密切关注,针对性指导患儿的日常饮食与生活护理。及时地向患儿家属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大致了解疾病状况,并通过注意事项讲解以增强患儿家属治愈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分数越低表明心理状况越佳,并比较其照护行为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经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开,进行t值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心理状况
实验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心理状况比较(x-±s)
2.3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照护能力
实验组患儿家属照护质量评分为(4.79±0.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4±0.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6.4964,P=0.0852)。
3.讨论
目前儿科收治的患儿多为独生子女,一旦患儿发病会导致其家属产生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上患儿大多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因而患儿家属成为疾病主要照料者。但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儿状态、病情发展以及治疗护理依从性造成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患儿的康复情况[3]。患儿患病会导致其家属因担心疾病而出现不同程度焦虑状态,甚至产生抑郁,不良情绪的出现对患儿照护行为以及能力也会造成严重影响。良好的护理关怀模式以及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心理情绪,因此本文针对实验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照护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住院患儿家属实施有效的护理关怀照护行为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家属心理负担,从而使患儿家属能够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促进患儿的治疗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儿家属照护能力,最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在住院患儿家属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儿家属照护能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梅,李春艳,戚晓华,等.住院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对照护行为能力的影响及干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3):41-42.
[2]崔燕,梁琪,刁海燕,等.Kano模式分析技术对儿科住院病人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6):904-907.
[3]黄艳,何军,赵淑华.护理关怀照顾行为缓解儿科患儿家属心理问题研究[J].母婴世界,2017,(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