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双向互评促进教学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师生双向互评促进教学发展

李惠茹

李惠茹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321000

摘要教与学是教学工作的共存的两方面,师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共生的关系。因此评价教育教学工作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进行。本文分析在习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重要性,倡导师生双向互评的双评价模式;以教育的真实事例引出,师生互评的评价模式的来由;主要分析从学生角度对教师的评价,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的弊端;努力倡导师生平等且互动的新模式,从而促进教学工作更快更优的发展。

关键词师生互评模式有效发展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一项核心任务。而当前不论是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也好,终结性评价也好,强调的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考试、作业、听课等各方面的评价。

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不再是我们想象的一张白纸,他们进入初中学习之前,已经经历了六年的学校生活,接触过校内校外的各类老师,初中老师的形象多少要受小学老师的先入为主的影响,因此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自然产生。《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作为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当我们习惯评价学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学生对我们教学的评价,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发展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等有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生是我们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对教学最有发言权的重要代表;而且,学生的评价是反映我们教学的一种真实有效的方式,从某些角度看,比单一的作业、考试的单纯成绩评价更客观,也更及时。另外,学生的评价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可以更快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调整。

一、先做学生的学生,再做学生的老师——互评的前奏

带班虽然已多轮,总会遇到自己当班主任的班级成绩会比兄弟班级,但是课堂却没有另一个班活跃,学生没有另一个班与自己走得近,我的思考是:学生给我班主任面子,所以强迫自己给老师学;但因为平时管的事情多,与班主任的距离自然要保留,没有与别的老师那么亲近,造成了一堵心理的防线,上课有了拘束。

今年的班级差距又开始暴露,为了改进自我的教学,除了自我反思,更想得到学生的支持,我让学生畅谈。没有这样的平台,怎能听到学生的心底的话。不看不知道,看了我很震惊。学生真得很棒,一针见血给我提出许多自己的想法:1.小学对英语就是“零兴趣”,希望老师你把英语教学融于游戏中,让每个人上英语课是一种享受。课前放一首歌,让大家放松。2.词汇不认识,虽然老师带了那么多遍,可是我天生英语细胞不多,老师我一般一个模块,只有对话时学到一些,课文因此会理解不了。3.从小学起接受了父母的思想,学好语文、数学就好了。4.上课虽然眼睛盯着黑板,可是我的心思已不在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怎么会有效果?5.我英语作业不会的,基本上是到学校抄的。不会问老师,随便应付的。6.每次单词背不下,认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背了也忘,没必要努力。不想用力用心。7.我认为,我英语是铁定考不及格的,我被两个思维牵着走,一个是认真学,一个是不认真学,老师,怎么办?8.除了英语课,管我们太少,因此对英语课不重视。9.阅读理解,我都是没看就做好了。10.老师对自己班好,好像有一点偏心的。11.你很严肃,上课有一种畏惧感,所以不敢问,12.上课听过的东西,下课就忘得一干二净,你要进度放慢点,一周一模块太快了,跟不上,所以对英语很无奈……

论语中的“君子一日而三省吾身”,从学生的朴实的话语中,我照出了我的存在问题:对学生太严肃,距离抹杀了学习的兴趣;课堂不够活跃,使得学生参与率低;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只看表面,没有洞察内部;只管进度,不了解学生的接受状态等等。

我能想象,学生是怎样的痛苦的学着我的课,原本该无忧无虑的初一生活,却因为我的英语而心事重重,他们的总分英语而上不去,我怎么能再对他们有那么多学不好英语的指责,走不进彼此,就不可能有敞开心扉的交流,语言的交流,上课的知识的交流,学生的评价,让我觉得改进教学的紧迫性;学生的评价,使我明白,先前的大吼大叫,根本就是自我惩罚,一点效果都不存在,而且伤了我的学生的心;学生的评价,使我明白,当教师不能只盯着好生,后进生的进度不备好的课就是一节失败的课……

只对学生单方面的评价,使我们失去了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只对学生单方面的评价,使我们的学生只能完全遵从“老师说了算”,失去了展示合作中绽放的火花,因此,继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使学生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当;开展对老师的评价,使老师更好地以学生为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永远做课堂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二、做倾听学生的好学生做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互评的进行

师生双向互评,是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是顺应师生心声的举措!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科教学,让互评使师生走得更近,让互评走进课内外。

1.教师评价学生。我们所工作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孩子,成长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评价的内容。教育无小事,如学生考试的成绩、作业的完成、学习的态度、交往、礼仪和学习的素养等等进行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到这样一个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此而进行的评价,都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允许青春期孩子所犯的错误,努力使学生有着正确的评价为导向,使孩子成长是快乐的、健康的!

2.学生评价老师。学生虽小,但是他们是与我们朝夕相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每天我们面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他们来说都是在现场直播,错误、问题是不可能少的,接受学生点评,更是双方的需要和必需。学生评价教师是最方便,最可操作性的评估,而且不需要学校付出任何额外的代价,有科学性。

每个老师都是一个唯一,但是学生对每个老师都有了解,他得到的是全面的了解,他们会比较,他们会议论,给他们机会点评,是符合他们的内心需求的。因此从教学的态度、教学的效果、教学的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师德的优劣、综合素质及知识素养等角度去评价。

学生毕竟是未成熟的孩子,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努力按照一个标准:“爱老师,更珍爱老师的付出!”,因此,有助于教师改变只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情感方面的疏导,有助于教师更受学生喜欢,被学生认可的事情,都可以评价。

总之,受评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认识到学生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己改进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平和的态度、宽广的胸襟接受他们的评价。

3.互评的模式

师生互评的策略,是评价的功能更强,面更全,真正实现教与学,师与生间的关系浑然一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管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从学生的评价中,修正缺点、弥补不足,努力钻研新教法,开拓创新,在工作对象——学生的监督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

(1)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以表扬为主,树立优秀的典型;以正反为形式,让学生明辨是非,易于接受;以及时为原则,使学生认识更清晰,行动更迅速;坚持持之以恒的态度,使行为强化更标准,更优秀;以公平、公正、全面为准则,使学生更支持老师的工作。

(2)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模式:以真实为中心,让老师获得课堂的真实的反馈;以发展为方向,努力使老师把课堂建设的更易于学生接受,喜爱;以问题为内容,使问题的探究,更有意于教师对各方面作出的改革;以群体的建议为形式,汇总全体学生的学习思想反馈,使老师们能关注更全面的信息。

(3)互评的进行要及时,更要坚持,因此以周为单位进行是比较好的周期,周周有反馈,周周有改进,周周有提高。在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的评价或许会比较困难,教师要学会从第一天开始的积累,因此,备一份学生的名单在身边,记下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既真实又不会出偏差。同时,成立一个评价的小组,协助老师完成两大任务:老师需要给全体学生的信息和老师需要得到的全体学生的建议。

运用简单易操作的表格,进行师生互评,可以对评价结果的统一管理。(表格见论文正文后附表)。学校汇总也是一个好的做法,学校在更高的层次,纵观下面的方方面面,使教育教学的工作建立在稳固的基石之上,这样对全校师生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4.轻学生评价的弊端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最直接的,最真实的,最有价值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的发展是相辅相存的。

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将会拉开师生的距离,师生关系产生隔阂,使学生只有敬畏,从而失去来自学生听课的至纯的信息反馈;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将使教师的教学朝着自我单方面的意愿进行,而失去易于学生学习的更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诞生!

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永恒的互评

评价中师生互动着!互动中师生努力着!努力中师生改变着!改变中师生互动着!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方面,相互共存,相互作用!应该互敬互爱!应该互评互进。这样,教学相长的理论将在评价中得以实现,和谐的师生情,更是教学发展拥有美丽前景的保证和前提!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纯粹的评判,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曾说过:“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形式应多样化。让我们积极参与评价的探索,让评价成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永恒的一座桥梁,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努力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志宏王晓文著《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新华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崔云漷、夏雪梅、王少非著:《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陈福华著《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