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立止血在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观察立止血在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

张文

张文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非血液病所致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平均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结果: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止血治疗,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明显,P<0.01。结论:立止血能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新生儿出血,同时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科学严密的观察病情是提高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愈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立止血;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中图分类号…R7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65-01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常见新生儿急症,主要症状为呕血和或便血,如果治疗不及时,出血量大,速度快,可致出血性休克。

其发病原因较为较多,如重度窒息、重症感染以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本文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住院的新生儿消化道出血56例,其中28例采用立止血治疗,其余,28例采用一般止血药物治疗,并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均符合临床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均表现为呕血或胃管中抽出咖啡样液体,黑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大便潜血阳性。其中男31例,女25例,日龄1-8d,平均(3.63±2.26)d。

基础疾病:有窒息史23例,吸入性肺炎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败血症6例,颅内出血3例,ABO血型不合溶血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吸氧、维持血糖、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血压稳定、补充维生素K1、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止血0.5kU,自胃管内注入,再注入生理盐水5ml胃内保留,同时静脉注射立止血0.5kU,3d一个疗程。用药期间每隔6h抽吸胃管液1次,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每日送大便1次作粪潜血试验。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Hb、PLT、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1]。

1.3疗效评价标准用药后12小时内出血停止者为显效。用药48小时内出血停止为有效。用药48小时后仍有出血者为无效。出血停止标准:无呕血、便血,胃内抽出胃液也为非血性液体。

2.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患儿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治疗显效率21.4%,总有效率60.7%;治疗组患儿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显效率57.1%,总有效率92.9%。治疗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治疗效率比较[n(%)]

两组患儿止血时间比较:对照组患儿止血时间2-5d,平均止血时间(2.48±0.79)d,治疗组患儿止血时间1-3d,平均止血时间(1.51±0.44)d,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2]。

3.讨论新生儿期胃肠黏膜娇嫩,胃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易损性高。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机体在应激因素如严重创伤、缺氧、败血症、休克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代偿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使胃肠道血管平滑肌收缩,胃肠黏膜血流减少,导致黏膜代谢障碍。胃黏膜屏障破坏,胃黏膜损伤,加上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进一步损伤胃黏膜。由于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核,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H逆向弥散,刺激胃壁组织胺大量释放,胃酸分泌更加增多,从而进一步加重胃黏膜损伤。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可因量大危及生命,且影响早期胃黏膜内营养的进行。长期禁食将造成黏膜刷状缘萎缩。肠内营养能刺激和保持胃肠黏膜的完整性。有利于小肠蠕动的成熟,增加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减少血清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减少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因此早期控制出血,恢复肠内营养有着重要意义。本病多在病程2d-3d出现,且是病情的严重阶段,应用常规止血药甚至输血效果差。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新生儿急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继发于缺血缺氧性脑病、内出血和败血症等疾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胃肠黏膜血流量减少,最终引起黏膜糜烂、渗血和出血等病理变化,为消化道衰竭早期表现,可因大量出血发生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同时影响患儿早期吸收肠内营养及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尽快止血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关键。同一患儿可同时并存多种原发病,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组治疗无效及死亡的5例最终均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可见消化道出血常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说明针对原发病整体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立止血又名血凝酶、巴曲酶,是高纯度的酶性止血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含有两种使血液凝固的酶,即具有类凝血酶效力及类凝血激酶活性,前者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在出血部位形成白色栓子而达到止血效应,后者依靠血小板因子Ⅲ激活,促使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使血液中凝血酶的量增多,也可活化血小板因子Ⅴ,并影响血小板因子Ⅹ,从而产生凝血及止血的双重作用。同时凝血酶局部止血收敛作用明显,能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并能释放包括PF3在内的一系列凝血因子,直接作用于溃疡病灶血液的纤维蛋白原,促纤维蛋白原降解成纤维蛋白Ⅰ单体作用尤其显著,可加速形成凝血酶,从而促进凝血过程。多项研究表明,立止血用于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止血迅速,效果确切,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显效率21.4%,总有效率60.7%,平均止血时间为(2.48±0.79)d;治疗组显效率57.1%,总有效率92.9%,平均止血时间(1.51±0.44)d。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确切,迅速止血控制病情[3]。

我们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立止血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血液损失,在出血部位发挥较强的凝血效果,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未发现不良反应。此外,在用药前应尽可能用碳酸氢钠液彻底洗胃,反复洗胃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局部酸度,有利于保护胃粘膜,促进局部止血。

参考文献:[1]付红燕.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6,06:71-72.[2]刘艳.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28:3926-3927.[3]康晓艳.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3:5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