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改善高龄心衰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协同护理对改善高龄心衰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黄丽萍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在改善高龄心衰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56例高龄心衰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变化和三年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更佳,不仅生存率更高,而且就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的上升幅度看,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大;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意义。结论:协同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力度,有利于患者护理能力的培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关键词:协同护理;高龄心衰;生存率;生存质量

为满足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高要求,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水平,科学全面的护理方案必不可少,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病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安全,针对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各项器官逐渐退化,身体素质和耐受力也较差,心力衰竭疾病对高龄患者的危害性更大[1]。本文主要就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特地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龄心力衰竭患者56例,平均年龄(70.51±3.69)岁;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和随机分配表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比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平均年龄、病情程度、患病病程、性别比例等。

1.2入选标准

(1)上述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疾病;(2)上述患者未有相关病史,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上述患者未有交流障碍,思维清晰,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均已被控制稳定;(4)本研究均征得医院和患者的同意。

1.3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为协同护理,合理安排好护理人员具体负责每一位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1)首先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护理方面均有所了解,避免因担忧病情导致出现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改变患者心中的偏见,改善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明显良好心境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2)其次重点讲述协同护理的内容和步骤,积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过程,给予患者安排合理科学的护理目标,并帮助患者实现目标,主要的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自身疾病的接受与认识、自我完善护理水平等,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具有个体性的护理计划,并稳步推进患者完成;(3)除去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宣传外,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改变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切忌吸烟酗酒,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饮食要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理;适当的运动能够恢复患者的心脏收缩泵血能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尤其是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4)为患者调理好环境的温湿度,定时清洁消毒,营造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保障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作息习惯;非休息时间可定时帮助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半卧位或是正坐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压力[2],按摩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针对患者的三年内的生存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等进行比较,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3]。

1.5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中(n,%)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通过X2进行相应检测;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通过跟踪随访发现,在三年内28例对照组患者中因心力衰竭疾病死亡的有3例,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9.29%(25/28),而观察组患者未有因心力衰竭疾病死亡的患者,存活率为100%;以存活率为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显著,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

2.2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为42.51±10.23,护理后为69.41±8.96;护理前后进行比较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为41.89±9.86,护理后为86.89±7.54;护理前后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将经护理后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同样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不同,协同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优点,一是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协同护理模式是依据严谨的科学理论,对影响疾病恢复的多方面进行护理,包括心理、教育、饮食、运动及环境等;二是具有针对性和个体性,协同护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随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的方案[4];三是加强了患者参与性,在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患者的能力与潜质,以患者为护理方案的中心[5]。

上述实验数据充分证实了,实施科学全面的协同护理模式效果明显,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实行。

参考文献:

[1]李莎莎,陈琛.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7):989-991,992.

[2]袁丹,龙春梅,陈嘉妍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1):1083-1085.

[3]孙彩霞,唐寒.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8):1670-1671.

[4]彭玉兰.协同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0-11.

[5]陈赫.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5,(3):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