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婧王淳(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1800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7-02
大约有2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于颅外颈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之前的试验表明,较高的狭窄程度增加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因此,狭窄百分比是采取何种治疗方式的关键决策因素[1]。缺血性卒中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血栓栓塞,但血管腔的狭窄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也能导致低灌注,并进一步导致远端栓塞[4]。颈动脉狭窄的特征包括狭窄程度,狭窄长度,和残余管腔大小,这些指标和颅内血流量有没有明确的相关性,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阐述这个问题[5]。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测量颈动脉狭窄及对应的颅内血流量情况,明确颅外颈动脉狭窄对颅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方法
1.1患者入选条件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了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我们筛选了一侧颈动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排除双侧狭窄大于50%的患者)。最终共81例患者符合上述条件。我们进一步纳入同时完善了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最终共4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后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1.2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颅内外血流量测定。
本研究中纳入的44例患者全部完善了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我们测量了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长度以及残余官腔内径。狭窄程度计算方法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试验标准(NorthAmericanSymptomaticCarotidEndarterectomyTrialcriteria)[3]。残余官腔内径取狭窄最重的地方测量。颅内外血管血流量测定采用定量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该测量方法在其他的文献中有过具体描述[6],采用(NoninvasiveOptimalVesselAnalysis;VasSol,Inc,RiverForest,IL)软件。
1.3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相关统计。采用等级相关分析明确颈动脉狭窄和血流量的关系,多变量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平均血流速度差异
2结果
2.1患者一般特征表一中列出了患者的一般特征。__________该研究纳入了44例患者,平均年龄67岁,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76%。64%的患者为症状性狭窄。
2.2血流速度和狭窄程度,残余官腔大小及狭窄长度的关系平均颈内动脉血流速度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降低。见图一,狭窄程度50-59%组,平均血流速度为206.4mL/min,狭窄程度60-69组为180.9mL/min,70-79%组为188.0mL/min,80-89组为118.6,90-98%组为91.4mL/min。狭窄70%和80%组,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随着狭窄程度加重,同侧的ICA血流比值也降低(p<0.01)。然而MCA血流比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时,MCA血流速度仍无显著改变。
同样的,残余官腔内径越小,同侧ICA血流比值越低,而,MCA血流比值变化不大。狭窄程度和ICA及MCA血流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进一步多变量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ICA血流速度及ICA血流比值显著相关,而残留官腔内径及狭窄长度同所有血流指标都没有相关性。
2.3颅内血流量同症状性狭窄的关系在有症状组合无症状组患者比较,ICA血流比无明显差异,而在有症状组中,MCA血流比值明显较无症状组低。
4讨论
自从1951年Fisher提出颈动脉疾病可以导致脑缺血和梗塞后,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7]。血栓栓塞被认为是颈动脉疾病导致脑梗死最主要的原因。但是,颈动脉严重狭窄所致的低灌注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7,8]。Caplan推测血管狭窄及管壁异常导致血栓栓塞,低灌注可以协同的导致远端栓子清楚能力下降,近而两种因素共同导致脑梗塞发生[2,3]。
根据流体力学推测,管腔狭窄程度及长度等都可以导致流体动力学异常。因此,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长度,残余管腔内径等被认为都会参与到影响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异常。之前的研究证实了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ICA血流速度。但是对MCA血流速度有何影响,以前没有研究报道过。我们此次的研究证实,颈动脉狭窄可以影响同侧ICA血流比值下降,然而对MCA血流比值影响不明显。同样的,残余管腔越小,ICA血流比值越低,而对MCA血流比值影响不明显。
因此我们认为,丰富的侧枝循环可以代偿由于颈内动脉血流下降所致的颅内供血不足。我们的结果进一步提示,血栓栓塞可能是颈动脉疾病导致脑梗死的罪魁祸首。然而,我们也发现,在那些具有症状的患者中,MCA血流速度较无症状患者组明显偏低,因此,侧枝循环代偿不足引起远端血流动力学紊乱,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评价颈动脉病变以及侧枝循环代偿功能,可以帮助更好的预测以及防止缺血性卒中。
参考文献[1]田佳楠.青年脑梗塞颅内外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3.[2]刘海玉.14793例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3]孙晓.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4]吴倩.100例脑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5]陈洁.颅内动脉狭窄的微栓塞与血流动力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6]赵云辉,马著彬,高新疆,许乙凯.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关系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07).[7]吕向洋,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hs-CRP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08).[8]赵明艳.影响脑动脉狭窄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