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脾胃虚弱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脾胃虚弱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临床观察

赖冬梅

赖冬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预防保健部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脾胃虚弱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儿科就诊的100例脾虚型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隔药灸治疗小儿腹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为胃动素水平(MOT)和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与治疗前比较,MOT水平均有改变,两组治疗前后两项指标统计学分析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的MOT比较得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从疗效看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小儿脾胃虚弱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中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中医治疗,而且二者结合安全性更高,治疗效率高,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慢性迁延性腹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31-02

慢性迁延性腹泻在儿科中较为常见,病程多迁延反复,不易治愈。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方法有很多,但效果理想的并不是很多,多数患儿难以很快根治,日后反复较多,这给临床医疗资源和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1]。经多年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甚好,而西医中的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对小儿腹泻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次实验主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的效果、优势以及各方面综合效应等,经过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来自于2014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名小儿脾胃虚弱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所有患儿的日大便次数均在4次以上。排除有腹部肿瘤、重大器官疾病的患儿。将纳入的实验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患儿35例,女患儿15例,年龄范围在2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岁;对照组中男患儿36例,女患儿14例,年龄范围在3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中医隔药灸治疗。首先让患儿取仰卧位,然后将药饼贴于神阙、关元穴部位,使用医用敷贴胶布将发热包固定在药饼上,每日敷药一次,每次12h,疗程为10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西医用药治疗。本次实验选择的西药为蒙脱石散(思密达),生产厂家为天津太平洋制药公司,口服用药,分不同月龄,服药剂量有所增减,6月以下婴儿1g/次、6月~3岁患儿1.5g/次、3岁以上患儿3g/次,服药频次均为每日3次,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有治疗的患儿均禁止添加新辅食,较为严重的患儿给予一定的酸碱平衡紊乱纠正。疗程为10d。

1.3疗效判断

根据中华医学会[2]关于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的治愈判定进行疗效判断。治疗显效: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后,大便的次数与健康儿童一样,大便的性状也恢复正常,腹痛和腹泻等临床表现完全消失,酸碱平衡,便常规检测均为正常。治疗有效:所有患儿经过治疗以后,大便次数有显著的减少,接近与正常健康儿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腹痛、腹泻改善明显,电解质基本平衡。治疗无效:所有患儿治疗以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便常规检测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比较P<0.05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2.3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实施后,计算患者的总入院天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0.3d,对照组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3.5d,两者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小儿脾胃虚弱型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机理是肠道菌群失调、饮食不当等导致肠道有害细菌滋生,从而使正常的小肠功能出现紊乱,包括渗透性、分泌性和渗出性、肠功能紊乱性,这几种不同性质的腹泻可单一发病,也可同时发病[3]。针对小儿慢性腹泻的治疗有多种方案,但根本原则都是对症治疗,对于腹泻严重导致脱水的需要治疗脱水,使用正确适合的抗生素,调整患儿的饮食,同时使用肠黏膜保护剂等。再儿童保健这方面,需要食用肠道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可以平衡肠道菌群[4],建立肠道保护屏障,比较常用的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在中医中,常用的治疗脾胃虚型的小儿慢性腹泻,较长用的就是隔药灸,敷料的中药包含有车前子、桂皮、木香、陈皮,粉碎研磨以后与姜汁调和制成发热包。隔药灸的原理是利用艾灸的热效应将药物更加深入的作用到患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中医中,脾胃虚往往是造成小儿腹泻的根本原因,药包热敷可以从根本上治愈患儿的脾胃虚寒等症,调理患儿的脾胃、肠肾,固本治表[5],达到双重治疗效果。隔药灸治疗在抑制肠的炎性渗出上有很好的疗效,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中药本身的疗效就比较好,这是因为药包中的药物对炎性细胞因子含量起了作用,降低了含量所以减轻了腹痛腹泻的症状[6]。除此之外,药敷的部位也很关键,之所以选择神阙、关元两穴,是因为在这两个穴位中,是对身体影响和调节虚实的关键,有利水固脱和补益下焦的功效,两个穴位相协同作用更佳,补脾益气的功效更为显著。

西医从保护肠道黏膜、调节肠道菌群出发对症下药,中药从根本的脾胃虚寒进行辩证分析制作药方,两者相结合由表及里,其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中药单独治疗效果尚可,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经治疗后,观察组的MOT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MOT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直接的关系,MOT的分泌水平越高,就说明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加快,消化过快也是腹泻的重要原因。当患儿病情严重时,MOT水平会有显著升高,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MOT水平下降较为明显,且治疗显效时间所用时间更短,患儿住院时间也得到了缩短,医疗效率有所提高,在中药和西药的相互配合下,患儿恢复也逐渐加快,用药的副作用也有所降低,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在传统中医中隔药灸治疗已经广泛存在,但应用于小儿腹泻上存在操作困难、容易烫伤患儿的弊端,经过发热包的改良后,可以避免这个劣势,再加上西医中的小儿腹泻冲剂,标本兼治,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柴艳婷,邹海琼.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516-517.

[2]南继发,李晓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75-76.

[3]沈荣妫,陈丽霞.蒙脱石散剂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707-708.

[4]龚海蓉.小儿慢性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376.

[5]吕雪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4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223.

[6]唐慧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11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