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袍镇医院211513)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279-02
【关键词】失眠达原饮验案
达原饮方为明代吴有可所创,首载于《温疫论》之中,用以治疗邪气藏伏于“附近于胃”的半表半里(吴氏谓之膜原)之证。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将该方药味略为增减,认为是“治中焦热结阳明之证,最为合拍。”笔者于十余年前偶然遇一例“半表半里”证而伴有严重失眠者,择达原饮成方加味用之,获得良效。嗣后,遇有严重失眠者,虽无半表半里之象,但见伴有脾胃失和、痰热内扰之证者,辄选用该方,均能取得满意效果,经治者近25例。
药方组成:厚朴8克,槟榔10克,黄芩12克,白芍10克,知母12克,甘草6克,草果6克,常山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若便溏者,槟榔焦用,梦不甚多者,可去远志。常山虽有涌吐作用,但在此方的使用过程中,仅见一例出现恶心,亦未见呕吐,余皆未见呕恶现象。
方义分析:原朴宽中消痰,理肠胃之气滞。草果芳香入脾,味辛行气开郁,善治郁伏之痰浊,槟榔辛开苦降,除痰消积之力颇强。恐此三物力难抵病,故加常山祛痰截病。芩芍知三味,既能消除阳明之邪热,又可制草果,厚朴等品之辛烈。甘草调和诸药,又能清热和中,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以此诸药为方,共竞调和脾胃,祛痰清热乏力而获“胃和则卧安。”痰热除则神藏之效。
病案举例:邵××,女30岁,会计,2000年6月来诊,自述1年前,洗浴后临窗受风,当即感觉头、背不适。数日后头晕加重,食欲不振。又月余,渐至心烦、失眠、思维不能调理,困倦乏力。至今不能坚持工作已四月,曾服西药镇静剂及中药补气之人参,活血之红花等,均无明显效果,且日趋严重。每天只能进食约三两,入睡不足三小时。就诊时,其脉弦而略数,舌苔薄腻,而色淡白无华,言语快而多重复。细询之。知其尚有轻度往来寒热之症状。此属外邪久恋而留于半表半里之间,故见往来寒热头晕脉弦。膜原附近于胃,病久而波及胃腑,胃不和则失眠,纳减、困倦、胃不能布达津液,则痰浊内生,扰于神明,故苔腻、心烦、思维不能条理等证相继而生。
乃以达原饮加味方试投3剂,四日后复诊,自述诸症已十去其六,原方再进2剂而愈,至今10余年未曾复发。
按:此例属半表半里证,用吴氏之方理当速愈。因其病久且伴有严重失眠,故加常山远志菖蒲。近10余年来经笔者治疗的中焦不和、痰热内扰之失眠重证,虽未见如本例之伴有往来寒热。但应用达原饮加味均能获得佳效。以往本人治痰热失眠,多用温胆汤之类,但轻者可以取效,重者则温胆汤无济于事,而达原饮加味为方,正可以补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