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书东1薛士银2(1涟水县东胡集卫生院223462)(2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淮安223400)
【摘要】目的分析涟水县1951~2011年流脑发病情况和发病规律,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涟水县历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的分布。结果涟水县1951~2011年共发生流脑22719例,年均发病率为44.96/10万,1965年发病率最高达1970.86/10万,死亡843例,历年平均病死率为3.7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多,发病以农民最多,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小学生。结论涟水县流脑发病仍以A群流脑为主,自1986年广泛使用A群流脑疫苗后,发病率逐步下降。但随着近年来C群流脑的出现,应加强流脑监测,掌握流行菌群的变迁情况并普及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
【关键词】流脑流行趋势分析
涟水县历史上曾是流脑多发的流行区,常年以散发的态势出现,1951~1988年间每隔l0年左右会发生周期性流行或暴发流行。自抗菌素的广泛运用和A群流脑多糖菌苗使用以来,流脑发病数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为掌握涟水县流脑流行趋势,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现对涟水县1951~2011年流脑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涟水县流脑疫情来源于1951~2011年疫情统计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涟水县统计局。
1.2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流脑进行“三间”分布以及流脑流行趋势的分析。
2结果
2.1流行概况1951~2011年,涟水县共报告流脑22719例,发病率在0~1970.86/10万之间波动,年均发病率为44.96/10万。死亡843例,年均死亡率1.67/10万,年均病死率3.71%,2005年最高达100%,1951-1961年大多数年份超过10%,1962年后除2005年和1973年外,病死率均在10%以下。1951—1987年代初流脑处于较高的发病水平,先后有4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51~1952、1960-1971、1974-1980及1983-1986年。1960-1971年的流脑暴发流行,流行时间长达12年,流脑处于最高发病水平,年发病率在10/10万以上,其中1965年为历年发病率最高的年份,达1970.86/10万,这12年的病例数占历年总病例数的81.74%;1972、1973年流脑疫情稍有平息后,1977年又出现一次小规模流行,发病率为195.54/10万;1984年形成一个新的流行波峰,发病率为15.84/10万。1988年至今,除1999年、2001-2002年、2004年、2006-2011年无病例发生,其余每年均为散发病例。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全县33个乡镇(办事处)均有病例发生,病例分布呈不均衡状态。
2.2.2时间分布根据疫情资料比较完整的1970-2011年统计,流脑全年各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为每年的2~5月份,发病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0.38%,其中以3月份最高,占38.79%。
2.2.3人群分布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小年龄组为主,0-14岁组发病最多,占发病数的68.79%。散居儿童、小学生和农民为流脑多发人群,发病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0.16%、19.43%和12.38%。近年来,发病年龄仍以0~10组为主,但有向高年龄迁移的趋势。
2.3疫苗接种从1986年开始推广使用A群脑膜炎多糖菌苗,1991年后年发病率明显下降,至今一直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
3讨论
涟水县自1951年有流脑疫情记载以来,历年多有流脑病例发生,1965年左右,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学生大串联运动的影响,我县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流脑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1975.86/10万。60年代至90年代,我县曾发生4次周期性大流行,7—10年出现一次周期性流行。按照历史上流脑的流行规律,涟水县2004年前后可能会再次出现一次流脑流行周期,但由于1986年以后A群脑膜炎多糖菌苗在我县的广泛推广使用,使流脑发病率逐步下降,特别是2005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A+C群流脑多糖体疫苗定点接种后,打破了其流行规律,2000—2011年发病率维持在0.10/10万左右。
我国以前流脑发病以A群发病为主,B、C群流脑病例很少,因此长期以来流脑的计划免疫是以接种A群疫苗为主,虽然目前A群流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人群对C群的免疫力较低。根据国外的流脑菌群变化规律。接种A群疫苗后,B、C群会有逐渐增加趋势。由于流脑多糖体疫苗具有特异性,相互间交叉免疫甚少,以往A群流脑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力不能抵御c群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对C群流脑普遍缺乏有效免疫保护,一旦有了传染源就会有暴发的可能[1]。
为有效控制流脑的发生,提出以下防治对策:(1)加强流行菌群监测,对病例进行采样;定期对健康人群进行人群抗体水平与带菌状况监测,掌握流脑菌群的变迁,对流脑疫情进行预测,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进一步加强流动人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接种工作,建议基础接种月龄提前;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免疫接种查证,发现漏种者及时补种;加强对工地、工矿等流动人口集中地人群的流脑宣传和防治工作,必要时进行流脑疫苗接种。(3)开展培训与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预防流脑的意识,使病人得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使疫点得到早处理[2]。(4)定期对县级以上医院进行疫情搜索及监测,加强临床医生对流脑初期症状的识别能力,防止发生漏报,出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5)抓好降低病死率的工作,及时转院,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
因此,要加强我县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免疫水平监测,掌握流行菌群的变迁情况及疫情变化,及时进行早期预测预报,普及A+C群流脑多糖体疫苗的接种并加强对边远贫困山区群众和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的宣传,提高免疫接种率[3]。
参考文献
[1]龚健,李翠云,曾俊等.一起由C群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J].广西预防医学,2002,8(5):276.
[2]李韶梅,唐玉环.哈尔滨市1996~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591.
[3]陈兆斌,蔡加平,姜汉明等.江苏省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