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自强(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32210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358-01
慢性腹泻病情缠绵,经久不愈,每遇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气候变化而反复发作。其主要表现为腹痛时作、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不成形,甚则泻出如水或含不消化食物等。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祛风温阳固本汤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有腹痛者17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无腹痛症者48例,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或泻出如水,兼有粘液等为观察指标。大便常规化验正常,结肠镜检查无异常。
2.治疗方法
祛风温阳固本汤处方;
炒白术20克黄芪30克炒白芍30克甘草10克苍耳子15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木香10克茯苓30克半夏10克车前子(包)15克吴萸3克桂枝10克炮姜10克藿香10克厚朴10克
加减法;消瘦乏力,体虚者加太子参30克;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者加续断20克,淡附片6克;泻出不消化食物者加炒麦芽30克,炒鸡内金10克,干蟾皮10克;腹痛时作,淤血内停加元胡10克,小茴香10克;腹胀者,加厚朴10克,炒莱服子15克;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者加麦门冬30克,丹皮10克,龙骨30克(先煎)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用,一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3.疗效分析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28例,占43%;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未有明显改变)18例,占27.5%;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基本正常,性状时硬时软)12例,占18.5%;无效7例,占11%;总有效率为89%。
4.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性,55岁。患慢性腹泻12年余,反复治疗未愈,每遇情绪波动、饮食不节、气候变化而反复发作,大便溏薄,或见完全不化,日3—4行,食欲不振,形体渐瘦,曾做肠镜检查无特殊发现,西医诊为慢性肠炎,叠服西药抗生素.止泻剂等无效。症见面色不华,消瘦乏力,少腹隐痛,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红,苔厚白,脉弦细。证属感受风寒之邪,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致大肠传导失司,又因病程日久,脾肾之阳也虚。治拟祛风利湿,健脾温阳。
处方:黄芪30克炒白芍20克炒白术15克甘草10克苍耳子15克木香10克茯苓30克姜半夏10克车前子(包)15克桂枝10克炮姜10克续断20克淡附片6克防风10克藿香10克厚朴10克嘱服7剂。
二诊时,次数已减至日1-2次,少腹隐痛亦减轻,仍予原方出入,调治三月,大便转硬,眠食俱佳,体重亦增,面色转润,其病告愈。后用补中益气丸以善其后。随访三年未复。
5体会
慢性腹泻多由失治或脾虚不足迁延而成,病始于大肠、小肠,久之则波及脾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春伤于风,夏必餐泄”,可见本病多从风寒得之,故又有“久风为餐泄”之论。风淫于内扰乱肠胃是病之根由,其治宜辛宜散,每用苍耳子.防风以散客邪,邪去则正自复。历代医家认为本病专主于湿。湿既是病理生理反映,故辩治多从湿入手。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所以“温”是该病的立法重点。采用桂枝.附子之温以化湿,湿去则脾键。又用半夏.苍术燥湿之品升发脾气,则浊阴自降。湿胜于内,气机郁滞,用藿香.厚朴芳香醒脾以通六腑。湿邪粘滞难去,则宜开通旁道。水湿随小便而去,以实大便,此即仲景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泄泻日久,久病必虚,又用黄芪、白术、杜仲之类以复元阳,此治本之法也。